【側記】2024花蓮短片創作獎「青少年評審團」第四堂課-沈可尚|評審都在看什麼?
日期|2024.08.20 (二)
主講|沈可尚導演
文字|鄭巧筠 攝影|花蓮影視基地
青少年評審團的第四堂課由沈可尚導演來主講,導演透過自身經驗,與青少年評審團學員們分享在過去擔任評審中的經歷,帶領學員們匯聚彼此的想法,並學習如何當一位評審,說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將生活化為觀影養分,堆疊自己所熱愛
「工作內容是什麼?」透過回應學員們寫在紙條上的問題,沈可尚導演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分享自己日常的工作內容,讓大家更認識他。
沈可尚導演用好幾年的時間堆疊一部片,在拍攝中所遇到的困難、碰壁,或者轉個彎再拍,也因此讓他可以更堅定自己要製作一部片的心。他的上班內容是多元的,包含著不同片型、案子與身份,沈可尚導演在其中不斷地重組、修正,就算眼睛不適,仍要燃燒著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創作者對於電影的愛,既是工作,也是熱情。
從這些生活的分享中,沈可尚導演也連結到在面對電影中「角色」形塑的一環,那些對於生活的情感與發想,也成為他看一部電影時的養分與體驗。
|拍片,是望向更大的世界的途徑
「人生的際遇好壞對拍片的影響」沈可尚導演面對每一部作品時,都會回到自己,提醒自己與夥伴,拍這一部片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跟上社會的議題嗎?是真的自己所關心的嗎?而面對自己的真實,是因為對沈可尚導演來說,拍片是私密的,是跟每一刻的人生際遇有關。因此,沈可尚導演也說到,今天如果創作者要拍一部片,或者有一個想法、念頭時,他建議先去寫「導演的話」,在「導演的話」中,可以體現出一部作品的態度與形象,也在發想劇本時能更知道自己所關心的面相,進而創造出屬於作品的氣質。
沈可尚導演認為,每一部作品都是和自己的生命有所連結,而每一次的人生際遇也都會影響自己如何寫導演的話。
|成為一位言之有物的評審
2024花蓮短片創作獎,將會由青少年評審團評選出他們心中的推薦獎,而這個獎項該如何誕生,又如何成為一位評審?
沈可尚導演先和學員們說明自身經驗,所參與過的評審團是如何選出得獎作品。首先,評審之間會推派一個評審團主席,要負責和主辦方溝通、了解主辦方設立獎項的評選方向,主席也會負責主持評審會議,統整眾人討論方向,並草擬作品得獎評語(有的時候則是評審們平均分配)。而評審團在集體觀影後,會先進行第一輪討論,主要聚焦在觀影後的感受、共有的普遍感覺,在大家的發言過程中,討論趨勢會逐漸聚焦,在取得共識後進入到第二輪,集中討論多數評審認同的影片,也因此,每位評審對每部作品都要有深刻的掌握。在一次次的投票後,評審們會意識到,自己的每次發言都會影響到他人看待作品的觀點與角度,甚至改變別人的選擇。由於評審之間要取得共識,有的時候也會產生微妙的結果,會發現在好惡比較分明的情況下,最優秀的作品可能反而不容易得獎,而是成為第二名,因為是評審們取得平衡的結果。
沈可尚導演也分享,在自己三十歲當評審時,會嚴格地看待作品完整度,但漸漸地,他發現自己所關注的面向是「如何用藝術創造出不同」,看的是影像的語言、影片構成的美,透過作品看見導演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解導演如何用自己的語言、獨特的角度看待世界。他認為身為一位評審,必須要維護喜歡的片,去思考觀影時被取悅的原因,主辦方所提供的物理化評分標準只是參考用,評審仍要以清晰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的觀點,去看見片中獨樹一格的元素、美感、瘋狂等,同時,評審團也要清楚自己要評的獎項性質,以青少年評審團推薦獎而言,學員們可以針對什麼是這個年紀認為有感受的、觸動的,去思考評分依據,但一定要有明確的方向進行選擇。
作為一位評審,不要輕易動搖自己的觀點,但要努力地去說服別人,或者真正的被對方說服。可尚導演提醒青少年評審們,在專注看完一部片後,要以自己的觀點將作品定錨,才能有依據地為自己支持的作品發言,講出片中的特點,像是美學表現、攝影等,讓對方知道自己愛這部片的理由。
|青少年評審團的標準
在沈可尚導演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後,學員們分為兩組進行討論,去思考這一屆的青少年評審團會想鼓勵什麼樣的作品?對這個世代來說,標準會是什麼?評分的依據是什麼?在討論的過程中,沈可尚導演也在一旁聆聽回應,並協助總結。
最後,學員們提出了想給予獎項的方向:一、主題表達的完整性(關於流暢度,以及作者是否有把故事講清楚的能力);二、藝術表現(美感表現的脈絡、策略);三、花蓮獨有的題目(和當代青年有所連結,能打動這群青少年評審們的作品)。另外也會考慮整部片的節奏、劇情,與畫面的連貫性、世界觀的獨特性、角色塑造、創作者本身的想法意涵、觀點、創意、劇情架構,鏡頭調度與色彩也會納入觀影時的評分考量之中。
沈可尚導演也回饋,從學員們的討論中,他注意到他們十分強調影片需要有「具問題意識的主題」,而可尚導演也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觀察。對於身處的環境,作者是否有想提出來的問題,並透過拍片的歷程形成主題,而作品完成後,該提問是否得以解答;而若是描摹一個既成的事實,則應用藝術手法後設表達事實。
如何當一位能站穩自己觀點的評審、如何言之有物的進行說服與分析,沈可尚導演說,在不斷地累積觀影後,就會逐漸可以察覺每部作品和自己產生連結的小點,並從中抽絲剝繭,同時看見自己心中的想法。
電影處處都是符號跟玄機,如何解讀,便是這群評審們的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