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到臺灣自助旅行的,臺灣東海岸是一段最美景色的指標,在這條狹長的美麗縱谷,東邊的太平洋面上波光粼粼,像圍繞於土地旁的藍色絹絲;橫亙的海岸山脈,不僅是能遠眺許多支流出海的觀景之地,更是得天獨厚的安全屏障。這一路上令眼睛驚豔的,都是東海岸沒有保留、毫無受限的多變風貌,那樣地自然、不假修飾,教人怎能不愛上這自然顏料調色下的東海岸風光。
《 台11線藍色太平洋 》是作者在20多歲的青春時,一人於花蓮台11線的行腳紀錄,沿途記下了他所走過的海灘、橋、村子,以及路過的人情風土,寫下六十多個故事串起這一路的旅遊行跡。從本書開頭便介紹起很早以前居住在台11線的族群,以及當時發生的歷史背景與戰爭事件,提到了這條路在拓寬前後的不同風貌,無論是帶給此地居民的便利或熱鬧的不同,或是來到此地享受寧靜自適的行者,都是因為這片海洋與土地,在一段段時空的更迭中,故事千萬多變。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作者身為海洋文學作家極為重視的自然維護議題,因為台11線這一段美不勝收的風光,造就了人為開發與觀光發展,也帶來了無法收拾殘局的破壞與污染,海灘路的滿目瘡痍與自然生態的失衡,像是眼裡揉進了沙礫,欣賞的美景不再清晰,也不復乾淨。
我們希望看到的故事與美景,在書中的紀錄對於作者來說亦是一個深刻的人生記憶,如「 來到海邊 」一則,提到了這分不清交界而自然融合的海與大陸,有了這一段的寫照:「 海邊是陸地與海洋這對情人千萬年來恩恩愛撫或激烈爭鬥下的凝姿。來到海邊,也許是我們腳步的終點、卻也是我們無窮視野的起點……。 」又或者是在「 日出海岸 」一則中邊走邊看晨曦漸透光的出水容顏:「 天色全都亮了,破曉晨曦自高空漸次下降,海面和沙灘仍留在晦暗混沌裡等候……。」也許,在不同天色下又有令人別開生面的風光展現眼前,如在「 驚豔 」此則內容中便描述了一次細雨迷濛的天色下,作者走在台11線,看見路邊梯田階下直探那海波交界處的豁然開朗的景象,寫下了這樣的觸動:「 我心頭直覺那就是我尋覓多時的『 天涯海角 』。」
在台11線上的人文風景也少不了特色,此地的阿美族居民出海捕魚的乘坐工具「 竹排仔 」,早期利用山上的竹子砍伐製成,後因不耐曬、不耐撞,而研發出了塑膠的竹排仔;以及,介紹到臺灣沿海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捕魚方式——流次網與底次網,網次顏色趨近於水色,用於隱藏它的存在,讓過往的魚隻被交纏於網目上。這些,也都讓我們看到了此地的居民如何在人類與自然之間,以和平的方式共存共榮著。
對於生長在花蓮的廖鴻基來說,花蓮的美勝過其他地方,用雙腳踏實行遍了東海岸的每一土地,真實地記錄下了自己的家鄉,從鹽寮到石梯坪的整個東海岸,是立體的、生動的,猶如一個時刻展現著生命力的個體般,迎接每一日陽光從海面上綻開,又是一個生命的起程。在最後的「 走不完的海灘路 」這麼敘述著:「『 讀妳千遍也不厭倦…… 』有首歌的歌詞這麼唱著,對我來說,東海岸是行腳千遍也不厭倦的地方。」
因為,這段路對於廖鴻基而言,是一段一輩子都走不完的海灘路。
作者介紹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先生,1957年生於花蓮,從花蓮高中畢業後,35歲出海捕魚成為討海人,隨後籌組了臺灣尋鯨小組,從事鯨豚觀察與解說,並成立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致力於臺灣海洋生態教育的推廣。
作者國中時,因父親認為臺北學校升學率高,因而讓廖鴻基先生往北部就學。然而,對他來說,大都會生活環境太過快速的步調,令他感到非常孤獨,時常會想起家鄉的山海;在生活了一年半後,便找了藉口返回家鄉,更意識到這片成長的土地才是他的舞臺,在他的《 走不完的海灘路》曾提到:「我的生命裡,擁有一輩子也走不完的海灘路。」
高中畢業後,廖鴻基知道自己在讀書部分並非很有興趣,而提早進入職場,在臺泥工作了八年,待在辦公室的日子,使他常常羨慕起自在的自然生活,辭去工作到了印尼養蝦場,一年半後回到花蓮,參與黨外運動,積極於文宣工作,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作家陳列先生,啟發了他的創作意念,以自己的生活環境為寫作題材。對於始終嚮往著海洋之美的廖鴻基來說,不顧家人親友的反對,轉換生活空間到海洋去,還必須去克服暈船與時差的問題,海上前輩常告訴他:「海底事,識不完。」這些討海師父是他非常景仰的,在他的文章中給了他們一個「海湧伯」的尊稱。
自此,在海上的生活常帶給廖鴻基很多的驚奇,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海洋故事,每當漁船返航後,便會思索著海湧伯們的話語,記下每日行程中的感動。海洋之事,對他來說是生活的巨大力量,驅使他要將這份感動記錄下來,更抒發了海洋與他之間那密不可分的關聯,先後出版了一系列關於出外討海與海洋環境的散文。
在討海工作前後五年的時間,常常能在海面上看見跳躍的鯨豚,在此後廖鴻基擁有自己的船隻,也投身於海洋文化的研究,讓接下來出海工作不再是捕魚,而是觀察鯨豚、記錄鯨豚,也讓更多民眾了解海洋之美。
他出版的一本本關於海洋文化的著作,無論是描寫鯨豚的散文集,或者述說這山與海之間的家鄉小城,都是上演著這海島上的人們生活中的小故事;他,不僅愛自己成長的家鄉,愛這座海島,更愛這片海洋的一切,他,就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內容簡介
《 台11線藍色太平洋 》是一部作者以行腳方式探訪東部海岸台11線公路的散文作品,內容由66個生活小故事串起東部海岸的人文與自然,在本書也以此地過往的歷史與戰爭故事作為開端,沿革至今日的人為開發與環境議題,還有對於花蓮的保護與愛惜,在這部作品中表露無遺,同時,也帶給無論是臺灣東部居民,或者臺灣本島,抑或全世界的人們,海洋文化的重要性。
而本書除了以流暢且自然的文字記錄下所見所感之外,在每個小故事旁皆有個當時拍攝的小圖片,使這段見聞讓讀者看來更身歷其境,讓我們對於台11線這一段的濱海公路更有一種無以復加的感動,此本著作更見真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