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的靜夜》文摘
在這條花東縱谷的線上,有一處非常靜謐的地方,更是北迴歸線橫跨的城鎮,此地有不少美食與特色景點,最具名氣的便是茶葉與溫泉了。這裡是瑞穗,不少人到此處,一下便陷入了溫泉鄉裡,令人感受到放鬆與寧靜。
《瑞穗的靜夜》描述了作者在少年時期大考之後,因為考上理想的學校,相招朋友一同慶祝這難以掩飾的喜悅,帶著少年血氣方剛、
不過,極其掃興的,在營火剛剛燃起了,卻被突如其來的大雨給澆熄了熱情,只好退到松林深處的一間日式溫泉小屋投宿。
在洗過溫泉後的夜晚,沖掉了一身的泥濘與狼狽,興致未減的少年們,便在小屋的木板迴廊上玩起追逐遊戲,也因為玩得過於瘋狂,小屋的老闆便制止他們再玩下去,大伙兒很不是滋味地各自回房,只剩不甘願的作者一人還留待迴廊上,獨自叛逆著。
然而,卻在這個瑞穗的夜晚讓作者體驗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自然對話。這松林深處的雨夜顯得格外寧靜,看得見的溫泉水溫沿著坡地前進; 還有那五里外的鎮上燈火,透著松林隙縫中閃爍晃忽,這是作者不曾見過的美景。待作者想要離開時,卻被寂靜中的隱約細碎聲響給吸引住了,好像是來自松林,又好似在溫泉的水煙中,又不確定是不是在木地板或滴落雨珠的屋簷,感覺很是神祕,神祕到令人想細細品味。
於是,因為這些輕細的聲響,讓作者又再度回到迴廊上,在這寂靜的夜裡,仔細去探訪瑞穗的美;這種感覺有別於得知自己考上理想學校的年少輕狂,有別於那熊熊燃燒著慶祝勝利的營火,將心靈澄明得如此清晰,彷彿看清了未來的路,也讓感官更清明地涵蓋了這自然的一切,這是作者第一次嚐到沉靜的美味。
因為瑞穗的這一夜,雖然無法瘋狂地圍繞著營火歡慶,卻是洗滌一身不安的瘋狂年少,對於作者來說,這樣細細品嚐人生的滋味,更是成就了日後的許多事。這一段的年少記事,大部份我們也曾經歷過,經歷過大考的鍛鍊而成長,在每一個挑戰之後,會有這一段犒賞自己的輕鬆時刻,或者是一種表現自我歷練過的榮耀,展現青春年少會有的高傲,卻又在挑戰過後的放鬆時刻中,讓人感覺內心又回復了前所未有的平靜。
文章中的年少輕狂,讀起來是如此地令人觸動心絃,或有所回味,因為它所表現的便是一個青澀年代欲展翅高飛的衝動與憧憬,那樣的血氣方剛我們都曾經歷,年少的單純美好,我們也都遍嚐,內心的騷動也都被都勾牽出來,那最美好的青春階段,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
《瑞穗的靜夜》在內容中顯得格外沉靜,大考過後的靜謐如此地吸引人,從中也令作者思索了很多事,初次嚐到初次沉靜的美好,在人生階段中,如何用心聆聽自己心底的聲音,面對人生路途上的很多種種,都能夠清晰可見,更能夠反思到更深沉的人生意義。
作者介紹
李潼,年輕時期常以本名發表民歌填詞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為《廟會》、 《月琴》、《散場電影》,文學作品亦觸及兒童文學、散文、小說與新詩,最為致力的是少年小說,其中《瑞穗的靜夜》更被選錄至國中國文課本中,以及《少年噶瑪蘭》被公視改編拍成電視動畫,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獎。另外,散文《老榕樹下讀報紙》、《油條報紙.文字夢》亦選入國小國文課本。其他多有作品被翻譯多國語文,膾炙人口。
李潼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多與臺灣地理環境有關,如《望天丘》、 《夏日鷺鷥林》、《再見天人菊》,或是《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而在其寫作理念中,更嘗試著將嚴肅的事情寫成有趣的故事,更是連續三年得到了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少年小說首獎。
李潼曾說:但願自己的人和作品一樣能是一罈酒,一陣和風和一潭湖水,有那般的好滋味。從事寫作的身份,對於李潼來說是一種享受,即便自己的記憶力不是頂好的,卻因為生活中記下如此多的札記,也讓他隨手取得了無限的寫作靈感。
內容簡介
這是一篇取材於少年時代的人生際遇,藉由一次人生嚐到喜悅與驕傲的年少輕狂,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澆熄歡慶的熱情,直到初次在瑞穗深處的松林中體會到有別於狂歡的靜謐,是前所未有的生命經驗,更讓作者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能以如此沉靜的心境去面對眼前的路,從這樣的經驗中去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