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書 ‧ 波特萊爾街》

《晴天書 ‧ 波特萊爾街》文摘

「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開篇的這一句,也表現了60年代的花蓮,對於陳黎來說,是一個隨意卻也富浪漫的地方。波特萊爾式的存在,在平凡的小地方,也如同即便是一個郵票大小的地方,也能想像出無限創意。對於簡單樸實的花蓮來說,她乾淨到平凡,平凡中卻有源源不絕的小故事,小到她在我們的日常之中,有很多的驚奇,很多的意想不到。
「我把每日慣常走過的幾條街稱作波特萊爾」生活中的幾條路,我們常常走著,往返住家和別處,甚或童年時期經常和好友們一起遊憩的空地,早就習以為常,但也忘了在這些熟悉的街道中,每天都在上演不一樣的故事,在不一樣的時空,有不一樣的人情風味,腦袋所賦予想像的,也是一種生活中的隨意與浪漫,這就是「波特萊爾」式。
「我的波特萊爾街是從黃昏開始的」離開了上班場所,回到家,轉換到了下班後的悠閒時空,騎上了單車,經過每日重複的街巷,有無數的店鋪住家,波特萊爾式的生活也開始了。
街道上那間齒模所的醫師,那無師自通的醫術,會讓你在一年後牙齒病變的災難生活;蚵仔煎專賣店每天像機器人般煎著蚵仔煎的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子總會忙著撿拾散落一地的蛋殼,送給對面太太洗臉美容的忙碌工作;或者,騎過三間玩具店後,在情人家門口停下,高喊「中華民國萬歲」,實則是表達「我想念你」情思的青春歲月;經過有錢人家的樓房或者更有錢的人家,給門口總會寫著「車庫前,請勿停車」一個不以為意的眼神;那個賣著小吃的店家,藏著小學同學一起品嚐著的口水滋味的甜不辣與豬血糕,總會在父母不注意時,多個幾塊甜不辣嚐嚐的童年記憶;過了一座橋,會看到站在橋頭的那位男人,永遠拖著一大堆破爛舊皮箱的像破爛舊皮箱的他,他那既神祕又頹廢的模樣的迷茫人生;路過的酒店前,那一個不愛酒店女人卻愛男人的手風琴樂師,總是喜歡說「小弟,我們來做個朋友」的別有意思;在博愛街口,停駐在這等著一位金邊眼鏡的優雅婦人,總會在三天兩頭迴車時撞到店家招牌那令人啼笑皆非的開車技術;往前路過一間很多男人走過卻很少女人進入的性感內衣店,總會引發無限情竇的遐想生活;經過無數的街道巷弄,可能停在賣日式料理的小吃店前,盯著眼前迷幻的霓虹燈看,卻被老闆娘誤以為是一個想偷東西的少年;或許,經過陌生人或熟悉朋友的身邊;或者,騎過人生的很多路口;還是,回過頭去到自己的童年?無論哪一個時空,都是一段又一段的「波特萊爾」。
熟悉陳黎的作品會知道,述寫的花蓮影像既鮮明且深刻,如《晴天書 ‧ 木山鐵店 》,鐵店中的場景、人物,鐵店旁的酒廠與那一長排的椰子樹,還有在這小城中三不五時會上演的生活場景,全是饒富趣味的人生故事,更是在我們所熟悉的時空背景下所發生。或者,附加上「波特萊爾」式的想像與浪漫,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元素穿插其中,就算是小地方,也有無限延伸的空間,在每天所面對的人事物中。
在記憶中的花蓮影像,如同在台灣各地的居民面對自己的家鄉,總不只是家鄉,也許是一個充滿趣味,或者是無限遐思的地方,即便是慣常走過的生活街道,都會是內心當中變幻莫測、延伸意想不到的小故事的波特萊爾街,因為,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更添神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