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TIDF|《大路朝天》張贊波
日期|2025.05.04 14:00
映後座談|張贊波導演
文字整理|巽儀 攝影|玳瑋
|分岔路口後的另一種人生
人們都有一個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有著相同的成長經歷,直到來到了分岔路口,走了不同的路。張贊波導演分享,拍攝的契機來自於這位朋友。他們的分岔口是在於導演考上了大學,而朋友沒有,成為了一個修路的工人。在大學時期,導演也經常收到來自各個工地寄來的信件,地點對應著一條條新建道路。拍攝完《天降》之後,導演本來決定開啟拍攝朋友的計劃,後透過朋友的人脈,輾轉被引薦認識了這間公司的老闆。他告訴老闆,想要表現的是「建造的過程,以及修一條路背後的故事」,以此獲得了拍攝許可。
|當攝影機成為日常「工具」
導演分享道,剛開始供人們認為他是老闆派遣過來,拍攝「宣傳片」的攝影師,因此願意讓他拍攝,但仍心存戒備,因為害怕不光彩的事曝光而稍嫌不自然,而後隨著時間越來越久,產生了感情,也發現他拍的素材並沒有被上傳,就自然接納他以及他的「工具」了。導演認為拍攝紀錄片最重要的兩點,分別是如何讓攝影機介入,並讓被攝者接受,其次就是真實地與他們相處,許多問題就能交給時間解決。
|《大路朝天》之外
除了《天降》及《大路朝天》之外,導演還拍攝了另外兩部電影,分別是《戀曲》和《有一種靜叫莊嚴》。《戀曲》中的人物和《大路朝天》的人物是有關係的。在和工人住在一起時,導演發現了他高中時的師兄及其女友的互動關係深具魅力,因此開始把這私密的故事串聯起來。《有一種靜叫莊嚴》中的人物也是導演老家的同學,故事的內容是有關地方官員「截訪」的過程,以及和老百姓的種種互動。導演跟著同學一路搜集到許多珍貴的畫面,最後完成作品《有一種靜叫莊嚴》。
有觀眾好奇導演未來有哪些拍攝規劃。導演表示今年已先出版書籍《大景》,關於一名在內蒙古觀光園區內做養狼直播的網紅的故事。接近兩年的蹲點先是產出書籍《大景》,電影上在製作中,期待未來有機會在台灣上映。
有觀眾提問是何價值支撐導演撐過種種痛苦、持續走下去。導演表示,這是一個傷痛,而支撐他繼續的他不服輸的、反抗的性格。「你越這樣對我,我就越有戰鬥力。」其次就是信念,他深信做這些並沒有錯,是有價值的,是為了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