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聽・電影專題 【聞天祥|如果只能選一部片陪我流落荒島,那一定是《萬花嬉春》!】

【側記】聽・電影專題 【聞天祥|如果只能選一部片陪我流落荒島,那一定是《萬花嬉春》!】
日期:2024.03.30 14:00
主講|聞天祥( 聽・電影專題 選片人 )
文字|李若綈    攝影|張玳瑋

 

     上映至今已72週年,卻仍然歷久不衰的經典電影《萬花嬉春》,不僅是美國電影學會百年百大歌舞電影的第一名,直到2022年都還被選為最偉大電影的十部之一。本次的映後,邀請到影評人聞天祥老師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這部經典、傳奇的作品。

  

|《萬花嬉春》背後的米高梅公司與佛雷小組

       《萬花嬉春》原來的片名就是電影中可以聽見的歌曲《Singin in the Rain》(雨中歡唱),聞天祥老師分享到,其實那個年代有許多受歡迎的電影歌曲都會有獨特的中文曲名,就像雨中歡唱當時會被指稱「雨中曲」、另外一首名曲《Over the Rainbow》則被叫做「彩虹曲」。

       而作為《萬花嬉春》製片商的米高梅公司,是那個年代歌舞片最重要的生產片場,自1930至1950年代,米高梅都是以拍攝歌舞片見長。其中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幕後工程、一個大統領,叫做Arthur Freed(亞瑟.佛雷),當時他透過一個所謂的「佛雷小組」,在同一個時間進行多部電影的拍攝,並指派其小組成員個別去管理一部,再將狀況整理好匯報給他。如此以來,他不需要事必躬親,卻能從組員匯報的過程中了解各組的狀況,並在當年以此方法為米高梅公司的質量、產量上創造了很好的成績。

       然而,拍攝歌舞片在尋找唱跳明星和歌曲上都並不容易,在《萬花嬉春》之前他們拍攝的《花都舞影》全部都是用 George Gershwin(蓋希文)歌曲,版權相當的貴,因此當時亞瑟.佛雷就突發奇想地找來兩位監製,討論是不是可以改用他自己的歌曲,因為其實亞瑟.佛雷在成為超級大製片、米高梅的總管之前就是以寫歌聞名的。但由於亞瑟.佛雷所作的歌曲都是20至30年代的老歌,因此監製們便想著——那麼乾脆就來拍一部屬於那個時代的故事,一部從無聲電影過渡到有聲電影、關於好萊塢陣痛時期的故事,而《萬花嬉春》也就此慢慢成形。

 

|任性的老闆、編劇與明星,造就了作品的水到渠成

       《萬花嬉春》在決定了劇本走向以後,就打算邀請 Eugene Curran Kelly(金.凱利)擔任男主角。金.凱利在看完劇本以後很是喜歡,便提出了想當導演的要求,而米高梅公司也同意,因此他就帶著 Stanley Donen(史丹利.杜寧)一起拍攝這部劇本,並找了 Mary Frances Reynolds(黛比.雷諾)來當女主角。當時僅20歲的黛比.雷諾拍攝的第一場戲就是最難的 〈Good Morning〉,一拍就拍了15個小時,最後還因為腳傷被抬著回去,其實這是很不常見的拍攝順序,因為第一場戲大多會從簡單的開始。然而,要和兩個如此會跳的男演員在同一個景框裡,且節奏必須完全一致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須先確保女主角能完成最難的部分,才能避免後續需要換角的情況發生。

       這部電影如此聽來似乎是在一個沒有很理想的狀況下成立——老闆為了省錢,拿編劇的歌曲來用;編劇找來正紅的明星金.凱利,期待可以扛起票房;而明星又有點任性地提出了當導演的條件。然而,很多偉大的類型電影都不是所謂揭竿起義的、革命性的,而是大家都剛好在最好的時間點,使得這部作品得以水到渠成。

 

|《萬花嬉春》的原罪,也許就在於它實在太好看!

       《萬花嬉春》在上映之後,儘管成為了當時年度最賣座的十部電影之一,但卻沒有受到奧斯卡的提名,反而是到了電視時代來臨、透過電視放映以後才開始水漲船高。這其實是因為1952年奧斯卡最風光的電影,就是米高梅出品的,金.凱利跳了整整十七分鐘的《花都舞影》在奧斯卡大獲全勝,而這反而使得奧斯卡沒有再繼續給出第二年的榮耀,且觀影者的期待、標準也會跟著改變。因此,Woody Allen(伍迪.艾倫)還曾經說過:「《萬花嬉春》的原罪,也許就在於它太好看、太好看,它理論上應該不是一部太優秀的電影。」。

       也因這部作品實在太好看,1982年時《萬花嬉春》首次被英國雜誌《Sight & Sound》(視與聲)選為電影史最偉大的十部電影之一,而後2002與2022年又陸續被提及並列為第十名的作品。

 

|《萬花嬉春》真正要討論的——「好萊塢是什麼?」

       在《萬花嬉春》這部作品當中,從 Donald O’Connor (唐納.歐康諾)的歌舞到男主角對女主角的示愛,其實可以從中看到這部作品其實在討論的就是「娛樂」以及「好萊塢是什麼」。在男主角示愛的部分,他開了燈光、開了微風、架了梯子……等等,接著女主角說:「現在萬事俱備了,你可以說了吧。」其實整段就在告訴我們——好萊塢並不像我們熟悉的寫實電影,它是假的,是所謂的戲假情真。

       最後,電影的尾聲,男女主角擁吻後一同唱 〈Singin in the Rain〉,並合演了同名的電影,這樣的劇情表面上來看是封閉式的,但實際上卻是無限循環的,最後又回到了《Singin in the Rain》這部電影。從直線到圓型的敘事是很神奇的,而這一切在《萬花嬉春》上似乎都是無心插柳下的一個結果,是自然而然長出來的樣子。

 

     「你看歌舞片是陽光燦爛、最進取向上的類型,一個人流落到荒島多麼灰暗,所以這部片會讓我覺得對生命充滿希望,而且還可以學唱歌、學跳舞。即使荒島上刮風下雨,看了《Singin in the Rain》那場戲就會覺得所經歷的這一切都還好。所以如果我們先不考慮電力跟技術性問題,如果我一輩子只能重複看一部片,而且還能長命百歲的話,那當然是看《萬花嬉春》。」這是聞天祥老師在最後,針對講座主題所留下的註解,也足以說明了這部作品所帶給人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