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2023花蓮影音學堂大師講堂-史祖德【給青年導演的備忘錄–紀錄片工作者的生存之道】
日期:2023.05.06 14:00
與會來賓|製片/導演/評審 史祖德
文字|孔祥珩
攝影|mumu Kao
#鐵電紀實 #花蓮影音學堂 #大師講堂 #史祖德
史祖德一開始開宗明義地說,拍片基本上活不了。
#台灣紀錄片的環境
德哥覺得台灣的環境其實已經不錯了,不管在美國或是在中國大陸,都很難看到紀錄片可以上院線,譬如說在中國大陸,紀錄片上院線可能連配額都排不到,它的percentage可能只剩下百分之零點幾的戲院,有可能會放,但基本上不會列入紀錄裡面。
在台灣平均每年大概會有十部上下的紀錄片會上院線,今年也有不少的生態片上院線,譬如說今年的《山椒魚來了》到目前為止,票房已經到一千兩百萬,是非常令人surprise;通常紀錄片來說,我們把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拿掉不算數,在統計學裡面那個超過太多;其他紀錄片最高的票房大概在三千萬左右;平均的話,大概會落在一百萬上下,一百萬的概念大概就是有五百個人或四百個人進戲院看紀錄片。從傳播效應上面來說,它是沒有辦法做比擬的。如果各位有看大陸的節目,或者大陸的視頻平台上面如果可以看到流量的話,你會發現,哇!大陸紀錄片的流量好大!三五百萬!但你再去看他的綜藝節目或戲劇節目,那是幾千萬或上億,所以紀錄片它是屬於小眾的一個群體。但是我常講一個社會裡面一定要有紀錄片的存在,紀錄片沒辦法走純商業的路線來做,一定要靠政府的支持,政府一定要有支持的力量放在紀錄片、實驗片的範疇跟領域,那這個行業才能夠往前走。
其實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目前在台灣紀錄片如果要生存,甚至說很多影視要生存,你的生存法則是什麼。我會從整個輪廓概括跟大家講,以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我也會提到如果我們要進去這個領域裡面,我們該做些什麼樣細部的準備。我想分成這幾塊跟大家來聊聊。
#為什麼要創作
一開始,所有紀錄片工作者一定會問自己為什麼要創作?有很多本科系畢業、或喜歡紀錄片的夥伴們,其實有很多是對創作有夢想、或對這個社會有關懷,你才會找這樣的議題去做紀錄。比如說,你們當中有人問關於葬儀還是面對死亡的片子要怎麼拍,我舉一個例子,陳志漢導演前幾年做了一部片叫《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這部片子當初票房也不錯,大概落在四百萬五百萬左右,它是講大體老師的故事。導演為什麼要拍這個片子呢?他就是從創作出發,他一開始跟大愛台合作,希望慈濟醫院能夠合作講一個大體老師的故事。那他就用這個東西開始來做提案;參加了新北市又拿到了錢,參加了CCDF;可是後來跟大愛決定不合作,他自己另外再找了醫院大體老師跟周邊的故事來拍成這部影片,這是一個純創作的做法。另外當然還有很多是跟議題有關的,譬如說各位是常客的話,可能會有看到之前鐵電放《九槍》蔡崇隆導演的片子,蔡導因為他夫人是越南籍,所以他們就關心這樣子的議題,從這個議題做出發來看一個故事跟現象。那其實在很多國家裡面,從議題出發來看現象來成為影片,是一個主流,那怎麼樣把故事說好,這就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會因為這樣的緣由,用紀錄片來當作他創作的第一步。
其實在早年的時候,因為台灣電影非常不好,在《海角七號》之前台灣電影市場如果問人家要不要投資,基本上不會有人要投資,因為投資是要回收的,投資電影一定不會回收,按照比例來算大概是百分之百不會回收,沒有電影會回收,除非今天是朱延平才有可能,如果別的導演基本上都不會。所以很多喜歡創作的導演們,就會開始來做紀錄片,像大家很知道的一位導演林育賢,就是【翻滾吧】系列的導演,人家其實想拍劇情片,可是因為實在沒有錢,只好回家,回家就看到哥哥在當體操教練,然後就開始拍紀錄片。他其實一開始不是要拍紀錄片,就是拿起攝影機來幫忙拍一拍東西,就這樣子而已,那一部片就出來。所以早期是這樣的一個環境,很多導演會選擇紀錄片來做創作。可是紀錄片有紀錄片的功能跟性質存在,很多紀錄片到後面是會發酵的,就像我剛剛講說排除在外的那部片子《看見台灣》,《看見台灣》它的行銷發行商是牽猴子, 那每個發行商會有每個發行商自己習慣的操作模式,牽猴子對於《看見台灣》其實並沒有做很特別的一個設計。該做的口碑傳播、該做的試映、該做的FB臉書YouTube,所有該做的他全部都有做,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為什麼這部片子它能夠起來?我只能說,正好搭上那一波環境的趨勢,所以它票房起來了,然後就看到很多人針對中南部的污染,去進行一些動作,特別是政府單位,該取締的去取締該怎麼樣去怎麼樣,所以紀錄片他有後續延續的效果,而且紀錄片它有另外一個特色,它可以一看再看,它可以一看再看。我記得我十幾、二十幾年前做的那個《靈域對話》到去年國家地理頻道都還在播,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消失而把它的議題或精神抹滅掉,所以這是紀錄片的型態,我常常會跟人家講,拍紀錄片不是做創作,拿攝影機或拿電腦很簡單,用電腦來剪接很簡單,但現在的門檻非常非常低。像我記得我那時申請開公司的時候,需要拿行政院新聞局的特許,新聞局會派人來公司檢查你有沒有這些設備,我就找我的朋友借攝影機跟剪接機擺在公司裡面,等他來檢查,檢查完再把機器放回去,因為那一台機器就可能是一台賓士,你要拿到特許執照以後你才能夠開公司。現在不是,現在你只要去跟當地政府申請營利事業登記證就OK了;那個時候還要規定,就是說你的負責人,比如說是本科系,或者從事相關行業五年以上,你要有這些東西才可以。現在門檻很低,各位手上的手機就可以拍,然後腿上的電腦就可能可以剪,如果檔案不是4K的話,它應該就可以剪。像我女兒十歲就會剪片子,所以對很多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講,這好像是與生俱來就會的事情,可是你要拍一個紀錄片,你說與生俱來、大家都可以,那大家都是導演?不是嘛!對不對?為什麼不是呢?因為還是有好壞差別、還是有些技術面的東西有影響,可是我覺得那些東西都可以補足,但有一件事情要花很大的功夫,那個東西就是叫做【我會不會交朋友?】
我常跟人家講,你要學會聆聽、你要學會把心打開、把你所有的訊息讓你的被攝者知道。各位想想我今天拍片假設我用一個腳架、一台攝影機架在那裡,我去拍這個人,這個人要很自然,而且他不是演員,他是真的活生生的一個人,他把他的生命故事告訴你變成你的創作,我何德何能、我憑什麼、我哪有那個資格,用他的故事變成我的創作, 除非我們是很好很好的buddy,要不然的話怎麼可能!所以你必須要敞開你的心扉、讓對方接受到你很開放、讓對方接受到你願意聆聽、讓對方接受到你願意陪伴、你才會得到他所有的允許,以及呈現出來的樣貌;只要你封閉一點點、或者是眼睛迴避一些,對方會完全收到你身體上所透露出來的訊息。所以要能夠拍紀錄片、要能夠創作,交朋友、而且要交好朋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真的每一個片子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常常跟我的夥伴們講說,我們一定要謙虛,因為我們是在拿人家的生命故事,變成我們的影像作品,我不敢說這叫創作,因為我不太創作得出來人家的生命故事。所以請各位要拍片之前 ,先問一下自己,我能不能跟這個人、這些被拍攝者們,當成是好朋友。因為你如果真的不行,不用勉強自己,你就是沒有辦法,我跟你就是不對盤、就是看你不順眼,那這個時候我怎麼可能去拍這個人?不可能嘛!我拍出來的視角全部都是他不好的東西!
#史祖德的經歷
講到這裡我就要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原本不是拍片的,我原本是做綜藝節目的,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人看過我的節目,有的人可能在我的綜藝節目在播的時候還沒生出來;我做過《連環泡》、《週末派》,是那個年代啦!那我自己開公司 24年,因為公司要存活,要存活就得所有東西都要接,有一天不小心接到了紀錄片,2002還是2003年國家地理頻道落地台灣,他們跟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 來台灣合作,就說要把台灣的故事推向國際去,他就在台灣做了個徵件,我永遠記得數字88家投件,錄取第一波刪掉後,剩下20家,20家最後錄取4家 。最後取4家,然後他會給你一筆錢讓你去拍片,我們一不小心提案的時候就中了,然後就拍了第一部片子。新北市提案是只有底下的評審可以問你問題,國家地理頻道是你上去提案時,因為你上去了,底下剩下19家,底下19家也是可以問你問題的,那我們常常就是幹一些事情,就是讓人家答不出來,提案就是這樣子一個玩法。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覺得,哇!原來紀錄片是這樣子的玩法,就開始了紀錄片的工作。我因為當年不太愛念書,就是能翹課的都翹課,不能翹課的也翹課,所以現在正在贖罪。回到學校的教育科技系當兼任的助理教授 ,教的東西就是數位教育節目製作,然後因為是贖罪,所以時間不會太好,很悲慘,禮拜一的早九、然後三個學分到十二點。
我自己開公司二十四年,這其中我也在兩岸三地最大的紀錄片平台CNEX當過三年的營運總監,然後辦CCDF,做兩岸的電影跟紀錄片的代理發行跟推廣。紀錄片圈比較知道我是因為我讓新北市紀錄片展開始,我讓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與培訓這個活動開始,我是透過自己的關係,去跟政府單位去做遊說,讓這樣子一個剛才所講的提案制度,能夠在台灣真的落地生根,我們從那時候開始來玩這樣子的一套。我做過的這些東西,現在比較難看得到,譬如說《綻放真台灣》是國家電影頻道的,《麥田裡的海員》我不知道等下有沒有機會給各位看一下片花,那是去新加坡提案,叫做The Asian Pitch,《捕鰻的人》是 The Asian Pitch的最後一屆,現在The Asian Pitch沒有了,現在消失了,大家就不玩這個遊戲了,那台灣獲得獎的第一個人是力州的《紅盒子》,接下來是我。接下來我還是做國家電影頻道的東西,其實我也有做一些Discovery的東西,前面是比較商業型一點的作品,雖然沒有賺到錢但還是比較商業一點,然後比較近一點、真的屬於創作的作品,是《拉一碗麵》,《拉一碗麵》我從大概從2013、2014年我就開始拍了,拍一個青海回族的小孩想要找媽媽的故事,拍得非常痛苦,因為11歲的小孩每天都會變化,一下想找媽媽,一下我恨我媽,一下跟媽媽聯繫上。如果各位有去過大陸,中國大陸一定會看過這種店就是上面有寫一小排回文,然後寫蘭州拉麵,那種店其實都是青海人開的,那這個地方叫青海化隆,這裡是中國黑社會黑槍的最大生產基地,曾經有媒體要去報導,然後媒體就不見了,那邊槍很出名,當然有它的歷史背景跟原因。那我們就拍那邊的一個小孩,爸爸被關媽媽不見了,然後祖父祖母帶大的一個小孩然後要去外地學做拉麵、想要找媽媽、想幫家裡還債這樣的故事。等會會有一些範例給大家看,特別是針對想要從事紀錄片工作的朋友們,告訴各位用什麼樣的機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你比較有可能拿到一些資源。前面剛剛所講的那些東西,都是賠錢貨,都沒有賺錢,比如說《拉一碗麵》我曾經拿過文化部的紀錄片補助,可是因為兩岸政治因素的關係,我把文化部的錢給退掉,因為在台灣這邊我退掉,我不會怎麼樣,但因為我有一個大陸partner鄭州人,他那邊會不會怎麼樣我不知道,我不能害他,我剛剛就最前面講所謂的交朋友,交朋友包含了跟你一起工作的夥伴們,你都得去顧及人家。那各位如果想要靠紀錄片來生存,請把創作跟賺錢這件事情能分開就盡量分開,那不能分開的話,就得要好好的做很精細的規劃,包含預算的規劃、時程的規劃,都得要做好,那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覺得我做了大半輩子,可是我覺得我這一塊還沒有到點,往往會說:啊幹這東西應該要拍!走!去拍!完了!錢就這樣子就沒有了,不要笑就會是這個樣子。就是這東西沒有拍好啊!對不對?!為什麼沒有拍好?這要回去看一下為什麼沒拍好對不對!案子也不能亂接,有些案子不能接的不要接,我常碰到有很多人去接了一些不該接的案子,那個錢也沒賺到,然後名聲也搞臭了,這種事情千萬不要做。所以我接下來我接了一些可能可以賺錢的案子,幾年前公視用前瞻計畫開了一系列的標案,三個標案,總共四三三,總共十集節目,每集350萬。我一看到覺得這個應該可以有點利潤,350萬大概是十多萬美金,跟我做國家地理頻道差不多,我可以拍出一定的水準來,也不會太難看,所以我給大家看一下這個東西,如果各位想看,我總共有四集在公視plus上可以看到,它叫做《2029》,這個片子主要在講能源,蓄電、太陽能、以及AI。
《2029》預告:https://youtu.be/d71_2MQ2Usc
這裡放的是預告,如果各位想看的話 可以去這個公視+上面看,那這個片子其實在三、四年前,我拿到案子之後, 其實它是我當年賭的一筆利潤,我用這個來補掉了很多事情,然後所有創作者、就是跟著我的朋友們,也都有稍微拿到一點錢。那我找了四組導演,一個是我自己公司in house的導演、兩個是從我公司離開的導演,另外一個就是我剛才講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的陳志漢導演,一人拍一集,然後就把錢分給他,我當然會把我要的利潤給扣下來這是生存的模式。另外接下來我就碰到一件事情,就是發現我們的政府,越來越想要大外宣 這幾年政府很想要把台灣的故事,讓國際上的朋友們看到,特別是兩岸情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的時候, 所以文化部成立了一個平台,叫【Taiwan Plus】,它非常需要節目內容,我在他們開台沒有多久的時候,我就提了一個案子給他們,我說你們的案子好難看,我說我一天到晚當評審、沒事就看了上百部的片子,我還要再到你們平台上面看紀錄片你打死我算了,我寧可去Netflix看《人選之人》對不對,所以我就告訴他們我們想做寵物,為什麼想做寵物?原因很簡單,台灣在2018年的時候,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已經比我們養寵物的數量來的低,所以寵物經濟大家都聽過,所以是一個非常大的issue,我們值得讓別的國家知道。另外我找到一個資料, 當然自己算出來的,台灣是東亞東北亞,包含中國韓國大陸台灣這幾個國家裡面,獸醫院密度最高的國家,所以我們值得把這個台灣好棒棒、台灣對於寵物這件事情好棒棒這個東西告訴人家,所以我們做了五集,等會給各位看一點點開頭;寵物幼兒園、寵物看病、寵物吃的食物、還有什麼忘了 年紀大了就這個樣子 我給大家看一點:
https://www.taiwanplus.com/originals/pup-nation/221202019/pup-nation-the-kindergarten
這邊順便提到一下,我這部片的做法跟我做國際紀錄片是一樣的方式,我會請國外的腳本醫師來幫我認識我的企劃案跟我的影片結構,做出一個是國外看得懂、會願意看的影片,寵物這件事情在北美、日本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大家基本上家裡都會有養 所以他會比較能夠接受,韓國的文化比較不同,狗對於他們來講,近年才開始變成寵物 原本他們不是寵物是食物,所以不太一樣。所以這部片主要的TA是在日本跟美國,所以我們會找國外的腳本醫師,我找了一個英國人來幫我做這樣的事情,幫我認識裡面所有的東西跟影片結構,以及趨勢。那配音員是在加拿大,我們從加拿大來做配音,所以台灣Plus很多人說台灣Plus的片子很難交,對我來講不會,因為我用原本更高規格,所以這是我的順循方法,那這個預算也不低,我總共做了五集,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講它有趣,因為30分鐘非常的充裕, 可以來做片子,也可以讓夥伴同仁們能夠稍微有好一點的獎金可以拿。
接下來就跟各位講,其實如果真的要做紀錄片這件事情,我們當然還是希望能夠從紀錄片的本體來做。我自己剛剛跟各位講到我開了兩個頭一個新北市紀錄片獎,新北市紀錄片獎現在他的時程是這個樣子,每年大概12月底會開始徵件,不限制任何的題材,但是你必須要交企劃書跟三分鐘的片花給評審們看,然後初選會選24到28部去公開提案。你要提給評審們聽,評審聽完以後,會選出12到13部的片子,今年是每部給35萬台幣,然後給你半年的時間,約4到6個月的時間,讓你把這個東西做出來。好,這是新北市紀錄片獎,今年辦第13屆。
那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與培訓,是我現在正在執行的案子,那兩個性質有點像 。只是桃園這個東西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它分進階組跟基礎組,那你要上課,然後獎金稍微少一點點30萬,然後限制桃園題材,你要跟桃園有點關聯, 就像各位要參加,花蓮短片創作獎,一樣就是你要跟花蓮、跟在地有關聯,那所以報名的人相對會比新北來的少一些,因為有題材上的限制。我看過有人送案子,我說你這部片跟桃園哪裡有關聯,他回,我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到桃園看海,我說麻煩你回去改一下好不好,這個東西我沒辦法接受,那大家最常用的是什麼?就是因為我要出國所以我去機場,這個東西其實我也不太能夠接受,但機場政府部門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也想要他拿去改,所以桃園數量會稍微少一點的原因在這裡。那這邊他會先給你有一筆錢,這是我最開始的目的,我希望所有導演們能夠有一筆錢,拍多一點素材、然後剪出一支好一點的片花,兩三分鐘的片花,能夠去文化部、國藝會或是國際上面做提案,這是我最原始 出發的目的,那可是所有事情不能好處盡拿,政府憑什麼要出錢給你、讓你有這些好處?不可能啊!一定是互相嘛!那沒關係,我們剪成一個短一點的片子 交出來,但版權還是你的,讓政府可以辦一個活動,公開提案大會,那個是我有收獲、政府也有收獲,可以讓媒體進來看到的東西。然後最後再辦一個頒獎典禮,那我就設計了一個獎金出來,讓大家能夠能前兩三名可以拿到獎金,然後政府也可以辦一個記者會,朱先生跟侯先生可以告訴人家說我很重視文化,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講他們很OK,我就做了這一套東西給他們,讓彼此都能夠互惠,要不然只有我們得到好處,人家為什麼要支持我們,這是整個設計的東西的出發點跟由來。那這兩個活動,都是這樣子開始,去年我的同仁剪了一支桃園的片子,今天這個兩個小時完之後,會有兩個小時的放片,放去年桃園城市紀錄片進階組的作品,這些作品都還在持續的製作中,各位如果有機會有時間看的話,一定會覺得它有所不足,那實際上導演們都還在繼續往前走。那裡面有甚至有70歲的人來參加,你會覺得很感動,他片子可能拍得不好 但是我們從背後來看,那裡面有非常多非常多背後的故事,或者是未來會發生的故事,那有一天你可能在院線上面看到它,它會長出來完全不一樣的樣貌,那這就是紀錄片迷人的地方。
那去年我們做了一支片子,實際上是要結案用,可是我看完以後我滿感動的。那是我在做桃園的時候做的東西。
《2021桃園城市紀錄片活動花絮》https://youtu.be/drY1m7uS1lY
這邊等會各位如果有留下來看的話就可以看得到,這是一個模式,我們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走。我要講一下台灣的生態,來讓各位了解我要怎麼樣,才能夠創作跟我的生活做balance,我常碰到很多創作者,送計畫案的時候常會寫那個製作預算,就是這個導演費不算錢、這個剪接費不算錢、這攝影費也不算錢,為什麼?因為我都自己做完。可是在國際間或是比較大的規模的領域裡面,就會覺得說這樣不對,你這樣都自己一個人做,其實你會陷在裡面,你會出不來,我沒有辦法把這個東西給你。所以常會有這樣子的問題。各位可能會從導演自己的選題、或是從政府標案裡面做發想,完了以後可能會有社會議題,你比較關心的,做為你的題材,然後完了之後呢?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是地方政府有一些補助,比如說桃園有影視補助、台中有影視補助,比如說有高雄拍之類的,那也有可能就是自己掏腰包,像我拍《拉一碗麵》我沒有預算上的困擾,因為我自己的錢啊!我管他要花多少對不對!那就自己該吸收就吸收。
那另外一個當你越來越往上提煉,越來越困難,你會參加文化部的紀錄片補助, 你可能會參加國醫會的專案補助,那金額稍微多一點點,可是文化部的紀錄片補助,你要是公司,國藝會的是個人,國藝會目前好像是150萬,對不對?最多150萬,專案在150萬,當然現在還有一個新的方式,叫做群眾募資,各位剛剛在影片裡面有看到,牽猴子的王師來聊就是聊如何群眾募資,這是一種方式。那也有可能就去了公視徵件,或者去國際頻道,或去參加影展,或者是投資的方案或者國際提案會,這些都有。然後最後成片出來,有人去參加國際電影節、有人做院線,或者電視播出、OTT的播出。OTT變成現在一個比較新的一個選項,但是請紀錄片工作者不要幻想這一件事情,OTT對於紀錄片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的管道進去,各位想我明明在那個CATCHPLAY上面有看到有紀錄片,那個是用分潤的方式,就是你片子給他時他不會給你錢,多少人看才給你錢,你會每年收到一次報表,今年報表36塊,你就會看到這種數字,或者200多塊,要上千很難,因為他們那個分潤有公式,基本上我們只是圖一個在那邊播映的方式,所以這個時候剛剛所講的新北市紀錄片獎,或者桃園的提案這件事情,地方政府就有可以施力的地方。特別是在這兩年,我們的政府非常重視大外宣、非常重視IP,各位如果有人聽過文策院,他們非常重視IP的開發,就是我同樣一個東西,我可以做好多件事情,比如說我這部劇完了以後我可以變成game,我可以出漫畫、我可以做商品異業結合,他們要的是這種東西 。各位看那個越來越少的紀錄片補助的那一塊,那邊的名額很少一年大概12部到15部左右。那按照我個人的經驗,很多人都訪問過我,我說台灣一年 我預估真的有開案的大概150件左右,就是真的會開起來真的拍下去大概150件左右,150件從哪裡來?新北、桃園、國藝會那邊,文化部紀錄片補助,大概150件真的到了第三階段的時候,大概剩下30部,剩下120部去了哪裡?不知道,就自生自滅!所以在中央政府他們比較著力於大外宣、對外的宣傳,以及IP的開發,比較沒有回過頭來看基層的扎根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地方政府在這塊上面,可以扮演很好的一個角色。同時間這個角色是會對地方政府有幫助的,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情,你活絡了在地,甚至你可以跟在地創生做結合,他可以補足文化產業目前國內政策發展不足的這個部分,讓有更多的人未來會有這個能力從橘色的地方往紅色的地方走,然後才能夠往上去做開發,目前這塊空間是目前政策空檔,那我在跟政府部門在做洽談、在做遊說的時候,我都以這張圖做說明。那所有人也都很清楚,我們政府現在要做的是大外宣要讓國際之間知道台灣很重要,台灣不能被對岸X掉,那所以他把力量放在裡面 沒有錯,可是初入門的工作者需要機會,跨國的初入門工作者需要機會,基層的工作者也需要機會,那我們不可能期待一個政府或一個單位或者一個部,能夠幫你把這件事情做完,我們自己要努力,然後地方政府也要幫我們的忙,這是我目前遊說的方法跟政策的一個做法。所以這是目前台灣紀錄片的一個生態跟狀況,這個東西絕對不會是一個人可以做得完的,裡面有太多太多的細節需要大家幫忙及配合,我覺得這件事情是一個我們值得去努力做的事情,特別是自詡為紀錄片工作者的我,以及在座的一些各位,可能可以朝這方面去對你的周邊做影響,這是目前如果各位要透過紀錄片來生存的方式。
然後我好像有看到有人問說,為什麼送案都不會中?不中是正常!中了是叫奇蹟!我曾經碰過一個拿過SUNDANCE最佳影片的大陸導演來台灣提新北,沒有中,他問我說德哥為什麼沒有中,我說不好意思七位評審只拿了兩票,票數不夠,你總共那麼多部裡面,就是有一半中一半沒有,我如果沒有記錯志宏參加過兩次對不對?一次中一次沒中,為什麼沒有中?票數不夠啊!所以說中是奇蹟。譬如說今年的新北 109部,初選出28部,其他都要刪掉耶!81部要刪掉喔!那沒有刪掉是運氣好,沒有刪掉是運氣好。請各位不用擔心,你的東西如果成熟,請一送再送。我舉一個例子,各位剛剛看裡面有一個導演叫吳柏泓,吳柏泓有部片叫《救命人》,他去大陸藏區拍,但他不知道是藏區。就是講一個台灣台東的醫師跑去藏區做行醫的一個故事,那他第一年送新北,初選都沒有過,第二年他送進到24部裡面,可是沒有進到最後12部,所以他沒有拿到錢。他本來想放棄,有一天被我叫來,我說你給我報名,他說不要了不要報名,我說東西都齊了再報一次啊,了不起就沒有嘛,你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啊!結果他報初選過了,拿去提案中了,拿到錢!他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知道嗎?因為那年有大陸的評審,因為他一直以為他在西藏拍,大陸評審跟他講你沒有去西藏,你去的是藏區,是四川,他說原來我是去四川不是去西藏,這是他最大的收穫!我甚至有碰過有個導演叫杜懷聖,他是地方系統業者攝影師跟導演跟製作人,六年之內送了五次,有一年因為生病沒有送送了五次,到第五次才中,每年故事不一樣,第五次才中,所以就要一直送,然後一直找故事一直送,然後你去聽人家提案,你就會有進步有成長,因為有的時候你會碰到一些唬爛王,人家就是講得比你漂亮,講得比你厲害,人家講的就是一嘴好紀錄片,我不是說志宏你啦哈哈哈哈。我今天早上還跟他們聊,我看過很厲害的那個提案的紀錄片的導演們,職業都是老師,那個真的就是因為每天練嘛,我們不會每天練啊!誰給你每天練提案,沒有人每天練提案的啊,我們都是有提案的時候才會練習嘛!對不對!就是多提一提然後表演經驗就這樣子而已啊!因為當老師的喔,特別是國中小老師,哇那個真的厲害!
#紀錄片補助與資源
接下來我們細看有哪些紀錄片的補助跟資源,第一個是文化部紀錄片的補助,今年的補助在五月三號已經截止了,通常會在每年三月中旬announce,大概在五月初會結束,每年會有十幾個名額那可能會分成系列的跟非系列的單部頭的 然後金額會落在幾十萬到大概六七百萬都有可能,那看你自己預算提報,那這邊就牽扯到,你最後核銷的時候,你有多少能力去籌集發票去做報銷,這是做公部門的案子最可怕的一件事情,而且都要合法你不能亂來你要有名目,因為會計室要簽字,這是他最大的麻煩的地方。那另外一個稍微大概有150萬跟常態性的比40萬高一點點的國藝會的專案及常態補助。可是通常你拿了文化補助 就不能拿國藝會,拿了國藝會就不能拿文化補助,因為他們預算科目是一樣的。接下來會有新北市紀錄片獎,就是剛剛講的每年一月開始announce,然後二月二十八號或三月一號截止報名,它沒有題材限制,你高興拍國外也可以,高興拍中國大陸也可以,只要你能找一個拍案的人是中華民國籍是台灣籍,你就可以來報名。另外桃園城市紀錄片,它要跟桃園有關的題材,那明年現在還沒宣布,但是已經定案了就是進階組30萬,基礎組15萬,然後要上一些培訓課程,會有提案的training,這在國際間常見,在國內比較少,在前面我會有企劃案的撰寫的一個training,就是教人家如何寫企劃案。我覺得提案很重要,但企劃案更重要,你沒有那個東西當成你的本,你根本沒有辦法去提案。所以像禮拜一我要去跟中央大學的皮國立老師聊天,他是歷史所的所長,因為歷史所非常會做田野調查,可是田野調查完以後就結束了,怎麼樣把它變成一個故事,而且可以影像化,皮國立那邊想要做這樣的事情。我有一個表弟在高雄的中山大學也在教類似的東西,人類學的東西,他也想做這件事情,怎麼樣把田野調查完的東西真的變成一個故事,那我會在今年的桃園開這樣的一門課程,高雄拍有紀錄片的部分然後金額不一定,它金額不一定,從50萬到200萬都有可能,就是看你自己的規模。
那公視紀錄觀點,台灣以前的紀錄片,政府扶植的最大的象徵性,就在於公共電視有一個國際部,國際部專門負責紀錄觀點跟台灣紀錄片到國外,可是在去年還是前年我忘了,應該是前年底,公視國際部被裁掉了,所以紀錄觀點變到節目部去。什麼時候徵件現在還不知道,每一年不定期,那有多少錢徵多少部片, 我們也都不清楚預算規模會放在什麼地方,我們也不曉得,但還是會有。接下來一個是民間的,這兩個是同一個老闆,就是我曾經當過營運總監的CNEX, CNEX每年九月會辦一個CCDF全球華人紀錄片的提案大會,它沒有任何的錢,台下會坐滿了比如三十幾個來自世界各地包含中國在內的買家、或者影展策展人、或者是選片人,或者是公共頻道的決策者,來到台灣,決定要不要跟你合作、願不願意投資,這些人甚至會有些天使基金會的負責人來到現場 來針對你的片子來做提案,那每年大概會有18部左右。那這是一個管道,對我們而言,我們常會去參加這個,透過這個管道讓國際平台知道我的作品,然後希望可以募資到,你說這個東西難度很高,但是我看過非常成功的案例。兩千零幾年我忘了,中國大陸有部片子叫做《歸途列車》,《歸途列車》是由一個過世的瑞典的製片幫忙去國際提案、去做募資,最後找了37家,它原本的預算金額是在120萬美金,最後募資到1500萬美金來做這部片子,然後在全球各地得了非常多的獎項,我猜各位要看的話盜版網站上面應該可以看得到,雖然不能鼓勵做這件事情,但是我們也常幹這種事。另外一個是Giloo,Giloo是一個台灣本土的APP,專門放經典電影跟紀錄片,其實以前只放紀錄片,因為只放紀錄片觀看人口實在太少了,所以現在就把經典電影也放進去,做了很多專題,那Giloo他會採購。第二個它今年辦了一個活動,不知道會怎麼樣,我也去當了天使,它會辦一個眾籌的提案大會在線上,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已經截止了, 然後劇情片加紀錄片總共有300多部報名,然後CCDF的總監就很怨嘆說為什麼人家有300多部,我說人家有劇情片耶!她說對喔有劇情片!光紀錄片不可能有那麼多,台灣沒有那麼多數量。因為他們選的時間點很好,剛好是桃園城片跟新北報名,所以大家手上都有現成的東西都可以送,那剛剛劇情片也差不多畢製也快做完,所以大家都會送。
另外就是一個各地政府補助,目前我所知道的是台北,但台北一定要跟國際項目有關,做國際開發,他們才會補助。不對,我更正,他們的不叫補助,他們叫投資,他們是要回收的,那有補助的剩下就是桃園跟台中,所以你一定要跟桃園有點關係,跟台中有點關係,你才能夠去提案。它跟劇情片、學生電影紀錄片所有東西放在一起每年的金額不一樣,譬如說桃園今年總金額是2000萬, 最高一部補助300萬,大概只會有一個300萬,或兩個300萬,剩下會分下去給其他人,譬如說有人拿了50萬、有人拿了17萬、有人拿了100萬、有人拿了150萬,大概這樣子一個分法大家來分。那去提案完,評審就會開會,開完會承辦人就會把那個E-mail寄給你,你中了但金額我不告訴你,等到五月中我再告訴你,是這個樣子的情況。台中也有,這兩個地方是可以去嘗試,通常紀錄片人不會去,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個人猜測原因是因為大家不知道可以送這件事情,以為它都是給劇情片。我到什麼時候才知道呢,我去當了評審以後才知道,原來這裡也可以送紀錄片,所以就有紀錄片的導演去送。那我今年就讓一個桃園的一個備選的四十幾歲的導演,把他的東西送到那裡去,原來我這邊沒有拿錢,但他可以送台中,送去那邊有中,但多少錢不知道。所以各位也可以記下來,這是目前有的東西,那各位或許會問哪裡有一個地方可以看到這些東西,各位請去紀錄片工會的網站上面可能有,我不確定他們現在有沒有更新,各位可以去看一看隨時會有一些資訊進來。然後各地的文化局的網站看,然後各地的標案的網站看一看,那我想這個東西會對大家有所幫助,那要活,如果你真的想要純粹靠紀錄片活,你就只能走這條方向。然後再去接一些其他的零星案子,對不對,比如說志宏做這邊很辛苦,一定會賠錢,那怎麼辦呢?只好再去接案子來補啊!就挪東牆補西牆,這是拍片人一定會遇到的事情。因為你不可能期待政府部門在一開始就把錢付到位,不要說政府部門,商業客戶也是一樣,沒有一個客戶是說一開始就把所有錢給你,沒有這種東西,那你自己一定要想辦法周轉,所以周轉是一個很大的學問。
#企劃書的學問
好,我接下來會講比較細的東西,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比較無聊,我會給各位看一些範例。為什麼我要寫企劃案? 其實每一次你送企劃案的目的跟重點都會不一樣,比如說你今天送花蓮跟你要送CCDF,你的寫法絕對不同。你寫一模一樣 假設一邊中,另外一邊一定不會中,像是送花蓮短片跟送文化部的長度就不一樣。我看過很多人就一個案子從頭送到尾,我甚至有一次很生氣,做新北的時候,有人送案子怎麼送,他用前面打的案子,就直接scan下來裝訂成冊,因為有摺頁跟冊封,沒辦法直接這樣貼得很正還斜的,我看到那種,我想說幹你不要來了,我就直接槓掉。所以每一次你都可能要做一些變化,企劃案是你第一個要準備的東西,然後要讓觀看者,能夠在很快的時間裡面,知道你要講什麼,千萬不要覺得觀看者有很多時間來看你的東西。像譬如說我看企劃案的習慣是我先看片花、然後再看企劃案,那有人是先看企劃案、再看片花,每個人的習慣會不一樣。然後千萬不要把你的節目或影片想成是萬能的,一個影片能夠傳遞出來的訊息能夠一二三個就恭喜了,譬如說你的主角,有人一次放了十幾個主角那個要操作平衡起來非常困難,要做得好不容易。
我給各位看一下我拉麵當年寫的企劃案,我一開始就告訴人家說全世界有60%的人口都是以麵食為主,然後這邊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我要拍攝的地方,是在青海省,在中國的西部,人口只有河南的二十分之一,讓觀眾知道這樣子的一個輪廓跟概念。那因為我要送國際,所以底下會有英文。然後我說這個案子叫《拉一碗麵》然後我會給一些照片,然後我會告訴人家說這邊有一個重點,因為這是給國際看,在中國拉麵店已經超過麥當勞跟肯德基的店鋪的總和,如果給大陸看我有別的版本,給台灣看的也有別的版本。這真的是我們統計過的數字,所以我為了要吸引國際間的目光,我做了這件事情。我再舉一個例子,我曾經有做一部片,就The Asian Pitch的片叫做《麥田裡的海員》,我講大陸河南 ,那個農村的小孩想要出來當船員,為什麼?因為要改善家庭貧困的狀況, 那我開頭第一句話提案的時候,告訴人家說他們在中國的收入,只是我手上iPhone的一半,所有人就知道說可以得多少錢,你不要跟他講多少人民幣,講多少人民幣沒有用,你要用比擬的方式來告訴人家。iPhone手機基本上就是有一半的人會用,或是說你手上不是iPhone但價錢也差不多,可能他們年收入只有一半而已,甚至我有去的地方,一年年收入是一千人民幣的,到現在還是一千人民幣,他們不是說他們多小康嗎對不對,可是還是有很多人在平均線以下。 好所以我找到一些點來吸引人家,然後這是我的企劃案,要講這個十二歲的少年的一個跟拉麵有關的故事,然後這邊因為是我田調我會做一些描述,這些都實際上我去拍的東西,各位現在看到的是我寫這個企劃案的時候已經拍到的事情,所以各位當你在做田調的時候,如果可以就已經可以把機器拿出來,但是一定要讓被攝者同意,你才能做這件事情。
我這個企劃案是給上海,那時候給了非常多地方三十多個國際頻道,但是沒有人要,可是我已經拍下去,頭已經洗下去。我永遠記得我去找半島電視台,半島電視台跟我講說,你這小孩不可憐,我們這邊很多更可憐的小孩,所以他不要我的片子。再來是我的團隊介紹,我們曾經做過什麼,實際上你還有預算要寫,我只是告訴各位 寫企劃案有寫企劃案的必要性,你要針對每一次要能夠做出不一樣的改變,千萬不要想太多覺得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包進來,一個影片沒有那麼偉大,我永遠記得在初剪的時候,我跟另外一個導演霍寧,我們兩個一起在初剪,因為在青海山裡面,鏡頭裡有羊走過去,我都剪掉,他說沒有沒有這是伏筆,我說什麼伏筆,他說那個羊後面還會再出來,這叫什麼伏筆,然後就把它剪掉。其實我原本裡面還有拉麵大樓,那個拉麵大樓比新北市政府還大,拉麵推廣中心那邊有四十分的東西全部剪掉。所以千萬不要把影片想成你所有訊息都能夠包進去,包進去以後實際上它會非常非常的混雜,你要傳遞的訊息越清楚越簡單越好,你要用你的故事來支撐你的東西。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寫企劃案的原因,你要寫了企劃案,你才能去報名這些東西,譬如說我舉例你送文化部紀錄片補助可能可以跟桃園的補助用同一款,可是內容一定會有所改變,因為桃園要有桃園的元素在裡面,你總得加一下吧。那你送CCDF你需要有國際的視野、國際的視角,那你要怎麼弄?你得要重新編排一個東西出來,要不然國際買家為什麼要看你的東西?我因為記得CCDF的時候,我提了一個故事,就有曹操墓,我真的去挖了曹操墓,在河南安陽的西高穴村,真的從一片荒煙蔓草開始挖墓,你知道嗎?到了提案會現場,我覺得日本人應該很喜歡三國吧?對不對!他說這沒有什麼。然後歐洲的那個買家跟我講說,誰是曹操。你知道嗎?那個挫折感是很大。所以那東西一定要改,一定要扭轉到國際間可以接受的範圍,扭到那個程度去,你的東西才有可能中,所以不中真的是正常的,不中真的是正常的。所以企劃案該有的元素就在上面,但是你是不是要按照這個東西來寫呢?隨便你!當然有些公部門或公標案的東西,它就會有它的要求格式標準,那你就盡量配合人家。不要因為你自己一時的心裡的爽,然後讓自己的案子沒有過,那就很可惜!我常碰到有人就是,我們送公標案少蓋一個章,就當場痛哭流涕。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碰過,我碰過,送公標案少蓋一個章,或少打一個勾,對不起資格不符,再見回家。我記得有一年我要拍李安,我跟李安談好了,行政院新聞局也OK了,開了一個標,我跟國家地理頻道一起,就是我要在國家地理頻道做播出,結果一個勾沒打到,資格不符,當場就沒有,只好打電話跟李安道歉,沒有了不好意思,但我不能說因為我們帶錯東西不能講,反正就是說人家不給錢。所以請各位有某些該做的規矩,請各位按照這個來做。我真的有碰過很多導演不願意按照這個東西來做,我碰過非常多,因為做新北提案,每年幾十件一百件,以前叫你交八件那個紙本的企劃書給我,有人就是不交,就只放一份在裡面,怎樣?你要我幫你印嗎?幫你印可以啊!你可不可以把它分開來?要不然這樣我怎麼印?對不對!太過分了嘛! 所以請各位導演那種標案規則一定要看仔細,我永遠就是會發現,每一個導演對於那些規則就是不看仔細,人家要你後面上什麼字幕,說:有這個東西嗎?人家後面寫得清清楚楚,大家都不看。然後人家叫你用什麼規格,說:啊!沒看到!常看到這種事情,然後最後轉檔轉不出來。好這些東西是基本的,請各位參考。該寫的東西都要寫,特別是故事大綱。
#為什麼要去提案
好,接下來就是,請各位要想你寫企劃時,請你在按Enter鍵之前,想一想你為什麼要來參加這個提案或是這個徵件,就是你的心裡在想什麼?你要找資源嗎?還是可以有更多的income?更多的收入進來?我說收入不是錢,它可能是人家的意見,它可能是我可以找到我的同溫層。我記得我們做新北的時候,提案會完有中沒中的人,會在那個府中15或是新北市政府前面喝酒,然後還有那個大陸的評審來拿五星旗在那邊拍照,大家都是好朋友大家都在胡鬧,然後大家就聊自己手上的東西,譬如說你在提案的東西,那個感覺的同溫層,其實是比你參加拿到錢還更棒的一件事情。原來做這樣的事情不是我一個人,這條路上有很多人跟我在做同樣的事情,當然也可以尋找更多的資源。我永遠記得我送《麥田裡的海員》我在廣州提案沒有中,有中啦第二名,然後也沒有頒獎典禮,就在他們一個木板上面真的是一個木板套在牆上,然後用A4紙列印出來, 本屆的提案大會,第一名是誰、第二名是誰、第三名是誰…就這樣子耶!可是底下的那些買家聽到了,日本NHK的買家一個女生來跟我講說有這個The Asian Pitch你可以去試試看,我們在那邊可能有點錢,然後我們就去報,報了就中 ,就去提案了,然後飛到新加坡不便宜還遇到颱風,還在那邊多待兩天飛不回來,然後就中了。所以每一次提案都可能會讓你的未來有所收穫,都可能尋找更多資源。然後用說的方式來釐清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只用想,然後越想越呆、越想越瘋,然後就打死結卡在那裡。多跟人家聊天,你會有更多的想法 好。
#片花的眉眉角角
同時間你要準備片花,為什麼要準備片花?原因是有很多東西,你弄不完搞不定啊,你可能講完就多久?比如我現在講話一秒鐘四個字,所以60秒的時間 只能講240個字,它只給你7分鐘就1400多個字,你只能講那麼多個字,那如果用影片來代替,可以省掉你很多的功夫,同時間可以讓評審們看到,你的敘事風格長什麼樣子、你的主角長什麼樣子,甚至有人厲害一點,我的音樂風格長什麼德行都可以讓人家知道。而且每一次的提案,我的片花都會不一樣,因為我要表達我的誠意,其實片花是一個過程,時間點不同我出來的狀況會不一樣。這個就是所謂的片花 這個片花是在20… 我忘了多少哪一年了,反正我去找了非常多的買家去談,中多少?各位知道嗎?零!零!沒有一個中!我印象中我去ASD, Asian Side of the Doc在廈門他是一個亞洲陽光紀錄片節的提案會,我找了三十幾個買家我去提案,沒有人理我,那個半島電視台就是在這邊碰到,他說我們那邊貧民悲慘的故事多很多我們不用,接下來經過了兩年以後,我又把片花做了一些調整,因為多拍到了一點東西,所以我們又做了一些調整。這邊就是要告訴各位,片花是會做改變的,你不可能用一個片花從頭打到尾,沒有那麼厲害,我沒有碰過那麼強的人。
其實我還有好多版拉麵片花,但是東西都差不多,但是我會做調整,如果各位有參與過紀錄片的人就知道,其實裡面元素不會差異太大,但是因為有新的東西進來,所以開始會有調整。所有紀錄片的提案,你就必須要給人家看到,特別在台灣,台灣的紀錄片評審就那麼多,很多人知道誰手上有什麼東西,很多人可能已經看見過。
各位晚上可能會看到一部片叫做《伴忘》,《伴忘》的主角是一個藝術家,評審老師比導演更熟那個藝術家,還好導演功課做得沒有太差,沒有被問倒,所以請各位功課一定要做足,然後才能把東西放出來。所以每一次的片花,跟每個步驟的時候的片花,都應該要有所不同。
#提案技巧
提案一定要練習,各位你要去提案,目前國內也好、國際也好,提案的時間大概7分鐘,包含放片花在裡面那個最好啦。盡量說企劃案以外的東西,或是把企劃案做一個重點提醒,你講話一定要有點情緒投入在裡面,要不然你就沒有情感,熱情這個東西一定要有。另外一個要掌握節奏,我給各位看一下我拉麵的時候給上海電視台做的提案的PPT,很快看一下,就這樣一開始然後第二頁就是故事的緣起,然後第三頁就是故事的主旨,我們希望能夠延伸探討童工的議題,但最後我們這個並沒有把它放在裡面,因為我們覺得東西已經太多了,我不想再讓它複雜化,很多的訊息我都會把它拿掉,然後我這邊就放片花了,然後接下來就是我介紹故事、故事的主角,然後拉麵背後的人生怎麼樣,其實他在那個拉麵店裡面其實被罵得很慘,但是他想跑走,諸如此類。他想要找他媽媽這個我們後來減弱了。那這是我們的團隊成員,這邊我就有放預算,這邊我就有放預算,上海紀實頻道給了一萬六千塊美金,那實際上我們要尋找聯合製作… 七分鐘我講這些東西,那甚至有人只有一頁PPT,現在很流行一頁PPT 把所有訊息放在上面講完,就是我要幹嘛,然後一張圖,然後其他用說的。
這也可以記一下,提案裡面一定有幾個元素,你一定要開場,我最討厭看到人家一上台就說,來大家看我的片花,我們都碰過,不太禮貌,你起碼問候一下 你中午吃過飯沒?對不對?然後會有開場,然後才放片花。或者是你會先做一點點的背景介紹,各位千萬要記住一件事情,背景介紹千萬不要長,原因是我們要知道,你能拍得到的東西,而不是你拍不到的東西。背景,什麼是背景,背景就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那些東西除非你有拍,要不然的話你講背景講太多一點意義都沒有。然後再放片花,然後這時候再來講,我為什麼要拍這部片子,然後重點來了,我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來講我的故事結構跟大綱,就是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希望這部影片呈現出來什麼樣子,如果還有時間我會介紹我的團隊,來告訴人家,為什麼你要把錢給我,讓我能夠做這件事情,而且你不用擔心我不會成功,我不會把片子搞砸,團隊是一個證明的方式。那當然還有預算的分配,很快帶過去,我通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做。切記不要一開場就放片花,特別是底下的觀眾而言,他沒有看過你的企劃案,只有評審或買家看過,或者看的不完整,或者他根本沒有心思去看,我建議各位一定要講一講,你不要以為每一個評審都很認真,真的不是這個樣子。甚至在公部門提案的時候,有時候法規沒有規定,一定要在提案前把案子給評審看,我評審可以現場看,你覺得評審有時間現場看嗎?可以看得很仔細嗎?你提案可能只有15分鐘,你要評審那時候看完很難,所以你盡量說明出來。
#小結
最後我講完會留點時間給大家發問,我今年56,我從20歲還在學校的時候就開始做拍片這個行業,我曾經很瘋狂,我30歲以前每天在夜店裡面,那時候還有頭髮,每天喝,除了年三十跟初一,那是因為人家店沒有開嘛,那初二就開了,我們都在夜店裡面混,我不是喜歡吵鬧夜店的人,就是lounge bar,然後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應該要留一點東西給人家,給我的社會、給我的小孩,讓我小孩可以很自豪的跟他周邊的朋友講,這個東西是我爸爸做的,然後當我想到這件事情之後我就開始找機會,然後我開始拍紀錄片,然後就一頭栽下去開始拍。我曾經碰過我發不出薪水來,然後把公司所有剩下的錢全部集中起來給了一個當時在我們公司上班、家在花蓮的員工,因為他要付房租,那其他人不用付房租,我們所有人講把剩下的錢先給他,等後面錢進來以後,我再補發給大家,也碰過被人家倒帳,但是我覺得,我得給這個社會留點東西,我不是說做綜藝節目不好,我不要你看了一遍以後就OK我不要再看了,然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也很重要,我不是說不重要,我希望能夠對這個社會有更多一點的影響,所以我選擇做紀錄片。如果我想要賺錢,我可能就不會做這一行,但是如果你問我說要做哪一行,其實我不知道,因為我這輩子我沒有想過我要做別的東西,就是都是跟拍片有關。我這一路上來了不起頂多就是做活動,為什麼做活動?因為我們那個年代沒有公關公司,所有譬如說金鐘獎金馬獎這些東西,大概就是我們這種所謂的外製公司來做,就電視台外包的這些製作公司來做,所以我金鐘金馬什麼金的我大概都做過,我們很清楚那個東西怎麼玩,然後了不起我接了這些活動,像是開幕活動,我覺得我很適合用這些來補足我的西牆。那到這個時間點會覺得說,順自己的心而為,當你覺得該做的時候你就去做,然後拍片不是人生的唯一,拍片可以達到一些對社會有幫助有價值的事情 ,或許也可能賺點錢,也可能不是不可能,只是機率比較低一點而已。那讓這個社會多一些東西留存下來,讓多一些人能夠有別的角度來做思考。
大家講齊柏林,我記得齊柏林過世的前一個禮拜還兩個禮拜,有一個新北參加的導演去拍溯溪的東西,就一個團隊,那突然他在後面腳一打滑就走了,她爸是南澳那邊的救生員,她爸去救,救出來是自己的女兒,然後出殯的時候我們都去。所以拍片不是唯一,人生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們去面對去處理去期待,然後拍片是我們的生命的一個過程,然後把它變成是我們內化的一部分,各位才會過得舒服,拍出好作品,然後拍的東西有意義,然後有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些東西。
#樂觀的本性
Q:剛剛你在最後提到說,你曾經有發不出薪水,那是怎麼樣去就是持續下去?然後沒有因為這樣子而放棄做這件事情?
A:發不出薪水是一個結果,對不對?那怎麼辦?找錢發!為什麼要放棄?就是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它不是我的選項!我的選項是去看哪裡有案子去找錢?哪一個案子的錢來得比較快?或哪一個客戶的錢該付我還沒付?我趕快去催。我沒有要放棄!好,我這個人很奇怪,我的想法比較樂觀正面一點,然後對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忘掉,我前天下午桃園的記者會,晚上還有一個放映活動 其實早上因為我有兩段影片記者會裡面要播,早上測的時候,奇怪,那個影片投不出來,那台機器投不出來,重新開幾次就好了,好了然後記者會很順利的播完,然後晚上七點鐘要放兩部片,五點半的時候場地方來跟我講,德哥不好意思,那個投影機好像掛了,完全投不出來,晚上可能放不了,可能要延期,後面要喬事情一大堆,然後我的員工就,趕快!幹!完了!媽呀這東西怎麼弄!你知道我的想法是什麼嗎?幹!好棒!好險沒有在下午的時候!那我運氣真好!如果下午發生的話,我就真的挫屎了,副市長來、然後那個副市長、局長來、然後一堆長官、市議員來,一堆是我叫來的導演們,然後參加的導演們影片放不出來,我跟你講,科長大概不用幹了,我的標案明年沒有了,那個承辦人員大概也準備離職了,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的想法會是:哇!我運氣好好,因為都可以解決,錢能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情,所以我沒有想要放棄。
好!還有什麼問題?有沒有想要送件?送新北還有送桃園也好!我告訴你不要笑,真的!我就說那個今年桃園的備選,在桃園沒有拿到任何錢。然後他每天來上課,40幾歲,他比我還早參加CNEX的年度徵件,因為他把重心全部放在大陸,那因為疫情大陸政策那些變來變去那樣子,他受不了,那小孩又要念書了,全家搬回台灣,所以他有10年的時間在台灣是空的,他念化工,清大,然後來拍片,然後他就來上課啊,也沒有錢!然後我說你拿你的案子去送桃園那個,就中了!然後去參加新北沒中,我們就跟他講無所謂啊!徵件的好處不在於徵件,是在你徵件周邊的那些事情,然後裡面有很多人就是,我有案子,你來當我攝影師好不好?常常會有這種事情出現,所以歡迎各位,不是說要你來送桃園或送新北或送哪裡,歡迎各位多多嘗試,不中是正常,中了是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