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自由之歌短片輯》鄒宗翰映後座談
日期:2023.01.30 14:00
文字|莊雅婷
上週歐洲影展的最後一場在鐵電劃下美好的句點,鐵粉們還喜歡此次歐洲影展的電影嗎?
經歷歐洲影展15國的巡禮(以及春節長假),大家是否跟鐵編一樣還在“調時差”啊?聽說這週要上班六天!Monday Blue,就用此次歐洲影展X鐵電「誰來電影院」這場輕鬆有料的映後漫聊來收收心吧!
▮關於鄒宗翰 ▮
一見到大家,鄒宗翰先開朗大方的跟觀眾們自我介紹:擁有某年大學聯考最多男生取的菜市場名、一個特別的姓氏、本身家族和先生的家族都是客家人。目前是德國之聲台北辦事處主任的他,亦是彩虹平權大平台理事長、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理事。2016年,在同婚還未通過時,與當時交往6年的另一半決定參與北市聯合婚禮,並在當天辦理婚宴。自覺能受到家人的支持是很幸福也幸運的事,因此在同志平權相關議題上亦不遺餘力之後主持了5屆的台北同志遊行及各項同志平權相關活動。2019年同婚合法在苗栗登記結婚,因台灣現行法律仍未通過代理孕母或同性伴侶收養小孩,因此目前正與先生嘗試在美國透過代孕的方式生養下一代。


▮ 是誰決定我們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
在座談的一開始,鄒宗翰先跟觀眾們拋出一個核心問題:「到底是誰決定我們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我們現在都有一個樣子:穿的衣服、戴的飾品、想要呈現給大家的感覺等等。他以自己舉例,因為自己是一名外國記者,大家對於新聞記者有些既定印象,因此平常在工作時的穿著及呈現樣貌上,就會是襯衫領帶西裝等較正式的樣子,但這是為了因應工作需求而調整的,平常的他喜歡戴上他的耳環、穿休閒的襯衫、牛仔褲、 戴個有顏色的太陽眼鏡…這是他想要的樣子,但工作時會因為身份及角色的關係而有所調整。而這個問題連結到今天自由之歌短片輯的三部短片中,我們看到其中的角色們亦是在各種社會、國家的規範及壓迫下,試圖活出自己能接受的樣子。
▮ LGBTQIA ▮
鄒宗翰親切的跟現場觀眾科普LGBTQIA這幾個字母所代表的意思。他先給了一個重要但常被誤解的觀念:所謂的「同志」一詞,其實指的並不單是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還包含其他的性別少數,例如:雙性、跨性、酷兒、無性戀者、或是還無法清楚定義自己性向的,廣義上都可以泛指「同志」。而LGBTQIA這幾個字母即代表幾個性少數的類別,其中較多人認識的是L和G,分別為lesbian和Gay的縮寫,代表男同及女同志,這兩類在同志族群中算是相對的主流。而B代表bisexual,意指雙性戀者;T指的是transgender,即跨性別者,是同志族群裡面最邊緣和相對弱勢的一群人,鄒鄒特別提醒,所謂跨性別者並非一定要做過變性手術才叫跨性別者,更為跨性別者下了一個很貼切易懂的定義:「一個靈魂裝在錯誤的身體裡面」。Q則有兩種解釋,一指queer或question,包含各種非主流性別的酷兒或是仍在探索自身性別/性向的疑性戀者。I是intersex,為天生下來同時擁有兩種性徵的雙性人;A則是asexual,指在戀愛關係中不需要或不想要發展性行為的無性戀者。而統計中,以上非主流性別的同志族群在總人口比例中,大約佔百分之六的人數。

▮ 非洲,這個遙遠到對我們來說很陌生的地方與國家▮
非洲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首先鄒宗翰秀出一張非洲各國與台灣的相對位置,帶觀眾一起回顧今日三部短片的背景並感受這個世界與我們的遙遠,其中第一部劇情片《再見爸爸》的主角是來自利比亞—一個位於北非的國家,其刑法禁止所有一切包含異性戀的「婚外性行為」,在這樣對人權及性權都還很保守的國家,對同志族群更是極度壓迫,甚至連成立支持同志的團體都不允許。第二部《甜水禱告》是紀錄片,紀錄南非首都開普敦的幾位跨性別性工作者,面臨疫情及生活的困難。第三部片《愛的啟蒙》主要人物則是來自西非的奈及利亞,亦是非洲國家中三個會將同性關係處以死刑的國家之一,是極度不友善同志的地方。
接著鄒宗翰為鐵粉們說明非洲各國的LGBTQ族群處境與情形。非洲有54個國家,有32個國家視同性關係為非法,其中更有3個國家—毛里塔尼亞、索馬利亞和奈及利亞中執行伊斯蘭教法的12個北部州,是會將同性關係者判處死刑的。這三個國家對同志特別不友善很大的原因是受地緣和宗教影響,它們的地理位置主要在北非和西非,接近中東國家的關係,主要宗教信仰為伊斯蘭教,而在伊斯蘭教的律法中,同性關係是不被允許甚至會處死刑的。鄒鄒另外補充道,在亞洲也有一個這樣的國家—印尼。印尼雖然是民主國家,但因為宗教(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可說是亞洲對同志觀念最保守的國家。而在宗教跟民族主義對同志的壓迫下,在非洲大部分的同志都被迫進入異性戀婚姻,如同我們在《愛的啟蒙》中看到留在奈及利亞的那位女性角色一樣,而在這樣的壓迫發展下,更產生了另一類受害群體:同妻。

▮ 南非,是非洲國家中唯一的例外▮
在一整片對性少數族群不友善的非洲大陸中,南非是唯一的例外。早在1996年,南非就禁止了基於性傾向的歧視、2006年通過同婚合法,是非洲國家中第一且唯一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在這方面跟台灣有點類似:台灣在2019年通過同婚合法後,至今亦是亞洲國家裡第一和唯一可同婚的國家。但即使是在性別觀念相對進步及友善的國家,性別平權之路仍有許多待努力的地方。在《甜水禱告》中,這些遠離家鄉來到南非的跨性別者,雖然終於能以自己認可的樣子生活,但同時身為性工作者的她們,處境仍是常面臨性暴力、性歧視及經濟上的困難。在台灣,2018年的公投結果也讓同志族群體認到身邊竟有200多萬人是歧視和否認自己存在的,當時社會主流展現出的歧視立場,更讓許多同志失望而選擇輕生離世,對此,現場有觀眾分享當時許多人因不理解「多元成家」的意涵而投下反對票,並非全是反同立場,希望能鼓勵同志族群不要喪志。鄒宗翰說明,「多元成家」這個法案其實是為了長照而去設計的,本意是希望讓年紀長的單身長輩們能組成家去彼此照顧,但後來被污名化成3P、多P,由此也可見,性別意識和平權之路仍在漫漫長路上。

▮ 家是什麼?家在哪裡?同志所處之離散狀態 ▮
這三部片也帶觀眾探討「家」的定義。鄒宗翰提出另一個讓大家思考的問題:「家是什麼?家在哪裡?如果家裡有人不支持你,那家在哪裡?」片中《再見爸爸》的男主角,必須離鄉背井、離開家人到英國去,才能染頭髮、依照自己想要的樣子妝扮自己、當同志,留在心繫情感但卻不接受自己樣子的家人身邊,反而「不能成為自己」;《甜水禱告》中,這些逃離家鄉到南非開普敦的跨性別性工作姐妹們成為彼此的家人,也在在探討了當祖國、原生家庭與家人與真實的自己相抵觸時,同志們又能如何選擇自己要成為的樣子。《愛的啟蒙》女主角雖因社經地位而有資源得以離開家鄉奈及利亞、定居倫敦並與同性伴侶結婚生活,但當她再次回到家鄉並見到當初那個啟蒙她認識真實自我的初戀女子,才終於有回到家、回憶被接納與放下的感覺。對同志來說,離散及拉扯的狀態,不只在物理現實的地理距離上、更常是精神心靈層面的困境與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