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2022花蓮短片創作獎入圍放映會 I:山海靈光

【側記】2022花蓮短片創作獎入圍放映會 I:山海靈光
日期:2022.11.12  14:00
與會來賓:《八月紅》導演曾梓瑄、《Luma’家 尋找記憶之路》導演李旻佑、《再見‧祖靈 Pisowacan no Kapah》導演翁嬿婷、《來自太平洋的附件》導演高韻軒
文字|孔祥珩

11/12下午第一場入圍作品 I:山海靈光,共放映了七部作品:《花度》《鯨生》《山上的人》《八月紅》《Luma’家 尋找記憶之路》《再見‧祖靈 Pisowacan no Kapah》《來自太平洋的附件》,現場擠爆入圍親友及熱情觀眾,對進不來的觀眾實在抱歉!
這場映後也請到《八月紅》的導演曾梓瑄、《Luma’家 尋找記憶之路》導演李旻佑、《再見‧祖靈 Pisowacan no Kapah》導演翁嬿婷、《來自太平洋的附件》導演高韻軒來現場分享。《Luma’家 尋找記憶之路》及《再見‧祖靈 Pisowacan no Kapah》的被攝主角也來到現場,《來自太平洋的附件》的兩位小演員也現身電影院。
《來自太平洋的附件》導演高韻軒自己本身是個偏鄉老師,想要以輕鬆方式來講部落故事,靈感來自疫情下真實線上教學情況。兩個小演員原本就是高老師在帶領的光影劇團的演員,劇團的訓練讓小演員實際拍攝時十分進入狀況。由於工作人員很少,小演員的家長們也擔任製片的工作。
《再見‧祖靈 Pisowacan no Kapah》的被攝者Ina也來到現場,她同時是光復紅瓦屋的主廚,一邊擔任部落祭師,還要培養部落裡有特殊體質的孩子共同傳承祭師文化,多重身份、十分忙碌的她也讓記錄的導演翁嬿婷大嘆:拍她們好累,白天也要拍晚上也要拍。而要了解族語、了解祖靈文化也很不容易。
《Luma’家 尋找記憶之路》導演李旻佑記錄瀕臨失傳的撒奇拉雅織布及傳統文化的振復,李旻佑說,他最怕老人家傳承這些技術時,只傳給一個人,要傳給很多很多人,當這個傳統文化形成一種共識、融入大家的生活、有生活感,才算是傳承。
《八月紅》的導演曾梓瑄拍攝的是導演的阿嬤,導演提到如果繼續拍成長篇紀錄片,會想拍攝部落年輕人,想知道來往外地及花蓮的年輕人的想法。而曾導演也提到她好奇其他導演是如何將很多資訊濃縮在15分鐘內。現場導演們交流互動熱烈。
在QA時間有觀眾提到,他看到拍攝花蓮相關的作品感到很興奮,讓人更了解花蓮的環境或是文化。
看完今天這20部短片放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超期待明天頒獎大獎花落誰家?!小編覺得這20部不分軒輊,入圍即是肯定,花蓮的創作者都超厲害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