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2022金穗創作者分享會

6/18 劇情短片創作者分享會
與談導演:
《龔囝》導演 林治文
《詠晴》導演 張誌騰
《失去》導演 丁啟文


這兩場分享會都由花蓮影視基地執行統籌張志宏(同時也是本屆學生劇情片入圍《歡迎下次光臨》導演)進行主持,邀請每位導演分享自己的創作動機,以及影像製作歷程的甘苦談。

本屆最佳劇情片《詠晴》透過颱風隱喻婚姻關係的變化,導演張誌騰談及以前擔任攝影較像是陪伴者,觀察到每位創作者都帶著一種不理性的執著推動自己的作品,本片中的父親雖然正經歷婚姻危機,但他覺得這樣的父親其實也用著他的方式來為這段關係而努力,現場觀眾也有回饋對於第一場戲中父親站在電動平衡車曬衣服,馬上角色就清楚形塑出來了。

《失去》的導演丁啟文則是出自於婚姻故事裡的孩子為出發點,自編自導,在角色選角上一開始就鎖定是明星專業演員,原因是由於這部片的場景受限,演員就顯得格外重要,那之所以會找夏于喬來擔任女主角,是認為找甜美的人演很機車的人會更為立體。

獲得本屆金穗最大獎的《龔囝》林治文導演,則侃侃而談製作過程的艱辛與困頓,雖然觀眾在最後的成品中都給予相當高度的肯定,不過導演笑著說在景框之外有的場次在拍攝上其實是困難重重的,例如說在拍攝舞龍練習的戲,鏡頭數非常多,笑說多到現場拍到後來都不確定哪顆鏡頭到底有拍還是沒拍,而舞龍的兩場戲都是導演最後親自下海聽著音樂的感覺來剪接。

6/19 紀錄短片創作者分享會
與談導演:
《未泯》導演 葉家辰
《海與岸》導演 趙若彤
《雙面曹里歐》導演 潘信安
《還能有獵人嗎?》導演 張素蓉

觀眾對於紀錄片的拍攝能夠如此私密的陪伴被攝者都感到相當的驚訝,如同《未泯》這部片中能呈現出被攝者與伴侶私底下的相處,而葉家辰導演也分享自己在拍攝這部片時,其實是花了些心力來讓被攝者羅義皇習慣鏡頭;導演在拍攝這部片時正面對自己的生涯十字路口中的徬徨,也在對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樣子,曾經有人也分享觀看這部片會聯想到《在高速公路上游泳》。

而本屆學生紀錄片獎《海與岸》導演趙若彤在拍攝這部片時,最早是因為「酒與妹仔的日常」而與被攝者搭上線,當時有詳細讓對方知道自己在製作這部紀錄片的用意,片中出現酒店小姐確診與勞動權益發聲是個轉折,讓故事不光只是人物紀錄,更深入進社會議題的反思。導演若彤有分享自己希望拍出好看的紀錄片,所以在影像上有許多實驗,未來也會去北藝大新媒所繼續進修。

《雙面曹里歐》導演是從小就跟花蓮相當有淵源的潘信安,導演在這部片中對比了自己跟被攝者非常不同的家庭經驗,最後甚至自己也變裝成如被攝者般的走回家中,不過最後導演母親卻沒有像被攝者母親那般接納自己;在拍紀錄片的歷程中創作者要出現到鏡頭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導演本身正認為被攝者觸碰到自己的生命議題,因此有這樣的設計。

《還能有獵人嗎?》拍攝花蓮摩里莎卡原住民部落,導演張素蓉透過與獵人上山的歷程中,去重新思考什麼是獵人。素蓉導演在分享時有特別強調台灣很小,其實很多地方都距離不遠,但是我們卻很少有機會好好去認同不同的地方以及不同的族群,鼓勵大家在觀看紀錄片之餘,也可以多認識我們所在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