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走走電影院xmomo mini親子電影院 兒童力短片選(一)

兒童力短片選(一)我是小孩,我可以…

文字:李珊

攝影:張志宏、蕭之榕

放映日期:2021/7/25

放映時間:14:00

片名:兒童力短片選(一)《小西的魔法西瓜》、《心情理髮廳》、《下課時間:裝扮日》

這一期走走電影院單元,特別與財團法人富邦文教基金會策劃的「momo mini親子電影院」合作,放映以展現世界各地兒童力量的短片。我們特別邀請到曾經在花蓮縣婦女中心擔任社工的李恩來做映後領讀,透過他的分享與提問,讓觀眾可以一起在電影院聊聊看完的感受與發現。

發言需要勇氣  我們需要裝扮一下

《下課時間:裝扮日》這是部榮獲慕尼黑影展7-10歲劇情類獎,受到澳洲小朋友非常歡迎的電視影集。這一次放映的主角貝弟在學校的裝扮日上,總是裝上一隻像是海賊王魯夫的橡膠手臂。每當扮成橡膠超人,他就會擁有比平常更多的勇氣。談到大家有沒有害怕事情,在台灣,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李恩鼓勵大家多發言,也在現場家長陪伴下,孩子開始願意發出一些聲音,或是悄悄的告訴旁邊的大人,他所看到的世界。

用眼神表達愛  我們能否理解孩子多元的表達方式?

聊到《心情理髮廳》這部以兒童和理髮師聊聊心事為主題的荷蘭電視影集,有家長分享到,國外的孩子在跟理髮師表達想剪的髮型時,是非常明確而有自信的。李恩提到,自己小時候在教室發言時,很害怕說錯話,而且當講話被同學嘲笑過,就再也不想講了。這讓台下的觀眾有些共鳴,大家也發現到,影片中理髮師帶給人的感覺是親切溫暖的,而且鼓勵孩子表達自己,這可能是影響孩子願不願意發言的主要原因。像是電影中,一位女孩的爸爸中風,理髮師請她用眼神來表達對爸爸的愛,大家看到這裡時心裡都有些觸動。有家長分享,他覺得電影讓他體會到的是,要學習表達之前,要先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雖然電影中小女孩的話不多,但她的情感非常豐沛,也許小孩子也是,有時候不一定會用言語表達他的想法。李恩也分享到,他在擔任社工時,陪伴個案的過程也需要觀察非語言的種種反應,來去感受對方的狀態。

定格短片看見生命力

由定格照片組成的美國短片《小西的魔法西瓜》,是李恩最喜歡的一部片,透過超過20萬張的照片來訴說小女孩小西與家人一起種西瓜的歷程。看到這些小生命成長的過程,引起小孩子的共鳴,分享到自己在學校也有種黑豆、玉米等植物!

小西雖然年紀小小的,但卻很有行動力,為了阻擋弟弟踩踏他的西瓜苗,動手用鋸子來製作小圍籬,這讓一些家長有些思考,願意放手相信孩子,像是讓他進廚房使用刀,都是很不簡單的事情,從小西身上看到一些力量。

享受當下   不需要魔法

小西準備要賣掉西瓜時,一開始不願意賣出去,李恩問大家可能的原因是什麼?有一位小朋友與媽媽討論後,認為小西應該是因為覺得西瓜是她親手種的,有感情了,因此不想賣出去。不過最後想通了,發現分享出去感受到了不同的快樂。

影片最後,小西的爸爸把她的魔法棒修理好,但小西卻不需要了。有觀眾覺得應該是因為這根魔法棒不會像原本的一樣,也有觀眾提到,小西很享受自己用雙手創造的過程,不用靠魔法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了。透過縮時攝影,這部電影帶給我們一個特別的觀影體驗,也從中可以看見更細微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