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2024花蓮影音學堂大師講堂-【余靜萍|電影攝影的純粹與自由】
日期|2024.07.13 14:00
主講|攝影師余靜萍
文字|鄭巧筠 攝影|Mumu Kao
一部打動人的電影,除了導演、編劇、配樂、燈光、美術等建構出的世界,攝影是將這個世界呈現在大家眼前的角色,本次大師講堂放映了《(真)新的一天》,並邀請到以此片獲得金馬 60 最佳攝影獎的余靜萍,分享屬於自己的拍攝心法。
從平面攝影開始入行的余靜萍,到2002年開始拍電影,她從不預設自己成為攝影師的面貌,純粹把喜歡的事做好,並相信每一個決定都會帶來不同驚喜。
|接觸影像的開始
余靜萍接觸攝影,是因為想紀錄生活中美好的時刻,而從暗房入門,則是著迷於顯影的過程;從紀實攝影到有意識的創作,她在拍攝中給自己許多題目,不僅是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去引導、設計出想像中的畫面,更是不斷地跳脫框架,把心裡的東西拍成喜歡的樣子,不循規蹈矩的捕捉紀實之外獲得的驚喜。
余靜萍分享到,鏡頭就像自己不羈、叛逆的個性,她喜歡跳脫一直以來的設定,打破大家熟悉的東西,轉換視角看世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不同與驚喜之處,也因為享受於在影像中的隨意玩耍,因此找到了與人、影像相處的方法。而每次的拍攝,她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希望可以看見被攝者的不同面貌,這是余靜萍希望創造出的新火花。
|攝影師是在偷東西
「攝影師像小偷,要找到機會去偷到最好的時刻。」
余靜萍分享到,攝影師像小偷,在與被攝者相處中,得去感知任何的細節,去偷到最重要、兩人之間最不經意的時刻;一個攝影師需要比別人偷跑五秒,要更細微的關注環境與人的心理狀態,在手、眼與心的交集中,培養出面面俱到的細心觀察,或許就是屬於當下的靈光吧!同時,拍攝就像一場交換禮物,獲得在相處過程中彼此帶來的感動,而那是屬於兩人間心裡的語言。
而余靜萍在平面攝影的經歷,在冥冥之中也積累了對於電影分鏡、情緒的基礎。
|與電影的魔幻時刻,用鏡頭建構出無法被取代的世界
從平面攝影到動態影像,余靜萍轉換與拍攝的過程中,也是帶著自我懷疑與迷惘的。
直到在《明明》時,余靜萍看見自己可以在攝影中站立的位置,她分享到,在看初剪的那一刻,看到其中一場戲是楊祐寧騎車載著周迅,她感覺自己彷彿穿越了時空,看見在拍這顆鏡頭當下的自己,並且感覺到這是唯有她才可能拍出來的畫面,無可取代。這個魔幻時刻,也更堅定了余靜萍一路拍下去的動力。
余靜萍的鏡頭是沒有規則的,儘管有著既定外在框架,但透過精密的計算與規劃,她創造出了不同的視角,在有限的空間中自由流轉著。
在《燃冬》中,陳哲藝導演給自己的功課是「放掉計畫」,因此余靜萍全片只用一顆40mm定焦鏡頭完成,因為這個焦段是最接近人眼望出去的世界。為了建構出這部電影的世界觀,她給自己焦段的限制,對於不同鏡頭的敘事感,她有著強烈的敏感度,導演也曾提問為何不使用35mm的鏡頭,但她覺得如果用35mm鏡頭去拍攝三個人尋找自我的故事,會顯得過於戲劇化,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感受差異。她也分享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她覺得攝影師如果要貼近一個人,就應該多走一步去靠近對方,或者是反過來退一步遠離,而不是直覺地換一顆鏡頭,或是用快速方便的變焦鏡頭改變焦段,這件事也是在方便快速的工業時代下大家所漸漸遺忘的。
同時,除了因應導演的拍攝要求,攝影師也要有自己的世界觀,那是自己對於劇本故事的理解,透過畫幅、構圖帶出提示,使觀眾不經意的進入自己給予出的世界,余靜萍說,身為一位攝影師,技術是基底,但更多的是提供出不同的世界觀與環境,進入又或者抽離角色,需要用不同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創造出更多理解,這便是影像的魅力。
|為電影創造生命
在大家的眼中,余靜萍是一個努力且堅定的人。或許是因為曾經歷過老電影、底片的時代,她了解影像的珍貴。從演員、導演到攝影,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是需要等待的,因此,每一位電影工作者都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在資源不足的舊時代,余靜萍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去清楚了解每顆鏡頭可以帶出的不同畫面,而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感受。去貼近每一個劇本的氛圍、人的特質與空間的模樣,余靜萍的功夫,是釀出來的。
「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會夢到有拍不好的鏡頭」
身為一位女性攝影師,進入電影產業的開始是遭人質疑的,一路跌跌撞撞的進入片場學習底片與機器技術,她沒有包袱的邊拍邊學習,把握每一個工作學習的機會,一邊吸收,一邊給予,並接受每一個想法,余靜萍說,因為攝影是一個團隊合作,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最後才能成就一部好電影。
「一部電影是靠所有人的努力得來的榮耀,如果能夠影響、療癒一個人,在某個時刻給予力量,那便就足夠了。」
余靜萍想創造的,是百花齊放的世界,如同電影不只有一個模樣,而是有很多可能。余靜萍總是在準備,總是偷跑五秒的進行思考,並相信著在每一個當下的判斷都是不同的驚喜;余靜萍說,把心打開一點,去傾聽每一則帶自己走向不同的世界的訊息;將每一份感動放入心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帶著一點底片過渡到數位的老派美學與堅持,解構框架與既定的技術,透過鏡頭,看到每一個人的心,在一幀幀影像中,建築出新的世界。余靜萍的眼中有光,燃燒著對於電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