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塗翔文專題導讀【以電影寄情–觸探禁忌的楊凡】
日期:2022.12.25 14:00
文字|駱雅婷
12/25下午的講座,聽的鐵編好著迷,觀眾的提問與分享也極為深刻。有觀眾看完導演的六部作品後,覺得導演將情感描繪得很深刻,甚至驚嘆導演如何精準的從這些社會邊緣人的生活去著眼,將這些角色拍得出色,有種從關懷社會弱勢邊緣人的角度,怎麼做到同理?
有觀眾看了《海上花》覺得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及《孤戀花》兩部電影的影子,也想到白先勇的〈臺北人〉。
最後,觀眾問到「芳華正盛,尤其這些電影裡的主角,也都芳華正盛,為何虛度?」這個提問,塗翔文老師也回應了,但留給大家想想自己內心的答案吧!
今晚的《妖街皇后》及後天晚上的《繼園臺七號》趕緊來!
⠀⠀

側記分享如下:⠀⠀
楊凡導演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屬於大銀幕的,他很珍惜自己的作品,所有作品的版權都在他自己那,導演也堅持不向小螢幕妥協,所以這些作品在串流平台是看不到的。當時是《繼園臺七號》準備在台灣上映,片商與導演洽談發起這個影展,導演從自己的作品中選出七部,其中《淚王子》為35mm膠卷僅在國影中心放映,其他六部鐵電都看得到。
這些作品很難得可以看到,在台北都屬於「點映」的方式,而不像其他商業片是一天好幾場。
⠀⠀
導演是香港人,但他小時候在台灣長大跟受教育,所以你看《淚王子》,描寫的是五零年代台中清泉岡機場的眷村生活,他從那時候的經歷去想像跟改編一個軍人家庭歷經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這並不是他憑空想像的,而是他真的經歷過那個年代。
他在歐洲跟美國遊歷許久,經歷過西方文化的薰陶,再回到香港。電影裡頭,有很多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為他自己對這些非常有興趣。導演對於古董字畫都非常瞭解,自己本身也是這些藝術作品的收藏家,年輕的時候就很有遠見的開始收藏作品。
導演回到香港後開設花生映社公司,引進許多當時的藝術電影,尤其是歐洲電影。如果有看《繼園臺七號》,裡面有一部分在描寫法國知名的女明星西蒙仙諾,那都是他很喜歡的時代跟電影明星。
回到香港以後,除了做藝術電影做得有聲有色,他另外一個身份是相當知名的攝影師。以平面攝影師起家,後來才開始拍電影,這幾年另一個很重要的身份是作家,寫自己年輕時候看電影、去西方遊歷、做攝影師,還有拍片時候的經歷,所以蠻好看的。這些書裡面也描述導演當時跟這些香港大明星交誼的過程,都是從拍平面攝影的時候開始。當時,他是香港首屈一指的攝影師,香港很多雜誌跟封面都是指名要楊凡導演拍攝,包括張國榮,這些明星年輕時候的照片,也都有出現在他的書裡。後來,他開始拍電影,也因為與這些明星有長足的交情,他也理解這些明星的魅力,而可以將他們放在電影裡。《繼園臺七號》才能有這麼多名人不計角色的多少去幫他配音,包含許鞍華跟陳果都在裡頭配了兩三句,這都是因為彼此多年來的交情。

八零年代,導演開始拍片,1984年的第一部影片《少女日記》,講高中生淡淡的愛情故事。1985年《玫瑰的故事》讓導演聲名大噪,在港台走紅。這作品改編自亦舒的小說。剛出道的張曼玉擔任女主角,當時的張曼玉,跟後來我們看到的很不一樣,還有兔牙很可愛的時候。但隔了這麼多年重看《玫瑰的故事》,你大概可以想像後來張曼玉何以這麼厲害,在電影裡頭可以看出她還很嫩,但也可以看出她表演的魅力跟潛力。
亦舒原來的小說是簡單、浪漫而唯美的文藝愛情故事,有人說他是香港的瓊瑤。但故事到了楊凡手上,就不簡單了!導演在裡面有個奇妙的設計,他讓周潤發一人分飾兩角。周潤發當時很紅,不太可能只找他客串前半段的哥哥,所以從商業考量很合理,讓他也出演後半段情人的角色。小時候看,只覺得浪漫感人,最後很淒美。但隔了這麼多年重看,覺得這電影暗渡陳倉了恐怖的事情,其實他在告訴你,這對兄妹的感情某個程度是超乎道理的,否則何以隔了這麼多年,哥哥過世後,女主角會再找一個跟哥哥長得一樣的人。兄妹間非常親密的關係,某個程度上是有情感上的越界,彼此情感上的依賴與緊密的程度,是不是有跨越這部分。
《海上花》表面上在講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帶有一點懸疑性。小時候看的時候看不出來,只記得甄妮唱的歌曲,現在再重看的時候發現,導演大膽的暗藏縱橫全場的大姐大-姚煒對張艾嘉角色的愛及佔有慾。
電影有趣的是,現在再回看這些作品,當年的性別意識不是現在如此,但因為現在對於性別意識的開放,我們可以看見導演當年在這些標準的、主流的文藝愛情電影之下暗渡陳倉禁忌的、情慾跨界的,或者是現在來看,鬆動道德與界線的事物。也可以知道後來再有《妖街皇后》、《美少年之戀》等作品,也不意外,導演一直都關注這些議題,只是當年用隱而不宣的方式去呈現。

⠀⠀
《妖街皇后》成為了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的作品是標準的文藝愛情電影。《妖街皇后》之後,他開始解放,拍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導演到了一個他覺得他可以隨心所欲的位置。後來的作品,越來越大膽,越來越不管主流市場,觀眾或電檢。他想拍什麼就拍什麼,所以後面有《美少年之戀》這在1998年那個年代,要找到同志戀電影,或是明目張膽的讓兩個男人愛成這樣電影是很少的,所以當時《美少年之戀》是相當轟動的,然後,也因為這部電影捧出了吳彥祖,馮德倫,包括舒淇,請林青霞擔任旁白。
這次影展沒有的《遊園驚夢》講明初時代,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透過戲曲,大家知道戲曲是女性反串男性角色,電影談女性之間的曖昧跟情慾關係。《鳳冠情事》講的是戲曲;《桃色》更為誇張,是部離奇的電影,裡面有各種人物,有變性人、有男男、女女、男女等,很嚇人。從這些作品可以知道導演非常放膽地拍,《淚王子》是他年少的回憶,而且這時候台灣也已經較為開放自由,導演就很勇敢的拍攝白色恐怖的事情。《妖街皇后》成為一個很有趣的分水嶺,後續的電影,從議題性、裸露都可以看見導演更為直接、大膽、解放,不遮掩。

這次的影展由導演選片或與片商討論之外,他自己也堅持無論選哪一部片,《妖街皇后》一定要放,可見這部作品對導演來說有一定的重要性。
《妖街皇后》是1995年的電影,27年前的作品。修復後曾在柏林影展重映,那年在台北電影節有邀請來台灣放映過。
現在的版本是一刀未剪,電影裡有幾場戲人物是很大膽的裸露,所以當年是被剪掉的。這次影展看到的是非常完整的作品。
這部電影在當時這麼保守及法律較為嚴格的新加坡拍攝,裡頭主要的Bugis Street,是真的有這條街,有許多風月場所,各種人在這條街上,包括跨性別者。以越戰時期為背景,美軍大兵休假時期,搭船到新加坡,為了娛樂而到這條街。可以看見三教九流、異國文化都交織在這條街上。導演對異國風情非常喜愛,所以現在來看,電影裡有情慾、有異質文化是非常合理的。電影裡不僅呈現那條街的樣貌,也呈現出新加坡當時的風情。
故事描述一個從純樸的馬六甲來到都會工作,有憧憬的女主角,從她的觀點看眾生相。故事圍繞著電影的母題,人生當中你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在你的人生中會不斷的進進出出,就跟這個旅館一樣。電影裡用女主角的書信來串故事,透過這些書信讓觀眾理解主角的想法。一開始是天真的描述光怪陸離的事件,開心地生活。隨著逐漸發生超越主角本身想像的事件後,書信也反映出主角的轉變。
藉由這些跨性別者對主角的關懷,以及主角與這些跨性別者深入的相處後,瞭解他們的甘苦,以及沒辦法言說的痛苦與困難之後,主角也逐漸長大了。書信裡寫的是一個她理想陳述的世界,但現實發生的甘苦經歷,這些在鄉下不會遇到的人物,以及最後人事已非的景況,女主角已經從天真變得世故,不再純真看待人生,把殘忍的事物說的美好或浪漫。
電影裡說每個人都有表面的一面,也有背後的另一面;每個人有受傷的時候,也有勇敢的時候;每個人有誠實的一面但也有要愛自己跟保護自己的一面。
導演用平視的眼光反映出一個奇特的小社會,他不是用窺奇的角度來拍這些角色跟故事。
在當時這部電影的故事是很離經叛道,裡面的變性人都是真的素人演員,透過這個女主角去理解這群人。隔了27年的電影,仍然不覺得過時,裡頭有著舊時代的情壞,導演用坦蕩蕩的態度,來告訴你這群人的故事與文化,裡頭有些遺憾與哀愁,反應出成長的傷懷,新加坡時代的樣貌與轉變。導演離開了傳統香港的環境,到新加坡去拍片,所以沒有包袱的拍。
⠀⠀

《繼園臺七號》是導演集大成之作,講述東西文化薈萃的香港,用一個很簡單的三角故事,展現導演所喜歡跟擅長的東西。
某個程度,動畫可以更不受限於寫實,做出更多天馬行空的想像,有西方式的美學,也有中國式的美學,甚至裡面還有Rap。有人覺得怎麼這麼雜亂,什麼都有;但也呈現出導演的博學以及美的概念可以跨越時空。裡頭還是有情慾及違背道德的部分,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是部成人動畫。張艾嘉配音配得非常好,她把女主角的曖昧、溫婉跟慾望表達得非常好。動畫裡可以聽見這些大明星的聲音表演,我也特別喜愛姚煒在裡頭的配音,有舊時代名伶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