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關渡國際動畫節 選片導讀-午夜十二,門扉後的動畫風景

【側記】2022第十二屆關渡國際動畫節 選片導讀-午夜十二,門扉後的動畫風景
日期:2022.11.18  20:30
與會來賓: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吳建錩老師

文字|潔色米
攝影|賴欣悅
這週五晚上的影展講座,邀請到北藝大動畫系的吳建錩老師,亦是今年關渡國際動畫節策展成員之一,本身專長更涉及3D角色動畫製作。
關渡國際動畫節如今邁入第12個年頭,今年投件數有2230部分別來自94個不同國家的動畫作品,已然是國際動畫界創作者關注的徵件影展了,而這個由大學獨立籌辦的影展,背後推手就是北藝大動畫系的師生們,每年的動畫節都是由北藝大動畫系一門課的學生們一起合力籌辦,並由上屆的學長姐帶學弟妹,一屆一屆傳承,已經是動畫系每年的重要傳統。吳老師說到,這個動畫節舉辦的宗旨,正如動畫系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能有個橋樑,跟喜歡動畫的人連結、並讓世界各地喜歡動畫的人彼此也能看見和連結。
講座現場,吳老師首先與觀眾們分享今年9月剛從高三畢業進到大一的新生們,每人在主題「午夜十二」下,所創作出的10秒鐘動畫片段,吳老師提到,雖然是僅僅10秒鐘,但卻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從靜到動的創作,並且是在國際影展上大螢幕放映。而我們也在這眾多的10秒鐘片段中,看到許多豐富的創造力和潛力。此外,吳老師也分享了幾部今年的得獎作品,其中有兩部台灣的作品、一部以色列作品及一部法國作品,也發現近兩年許多影片創作的主題圍繞在戰爭、抗爭、反政府等議題上。
講座最後,許多觀眾提出很棒的問題。因為是來自各國的作品,有許多片是沒有中文字幕的,就有觀眾提問:「文字在動畫裡面的意義是什麼?會很重要嗎?還是畫面會大於這些對白文字?」吳老師回答,如果是在課堂上面,是會跟同學說盡量不要使用文字對白,而是要善用body language、表情、故事情節等去推動並讓觀者從畫面就看懂意思,對白反而是畫龍點睛用的,而不是用來解釋畫面的工具。
另外有對動畫創作感興趣的觀眾提問:「做動畫會很困難嗎?會需要具備特殊門檻嗎?還是一般人也能有機會跨入動畫創作的領域?」吳老師也鼓勵,做動畫不一定都要很複雜或困難,也可以用簡單基礎的方式去呈現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另外許多人以為做動畫一定要很會畫畫,但其實就像我們在動畫節中看到各種創作方式的作品,做動畫不一定要用畫的,也可以用手工創作素材、偶動畫、花材植物、甚至是機器人等等,都可以是創作的媒材,而不管用什麼方式做動畫、講故事,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故事或創作者想表達的那個核心概念上。
此外也有觀眾好奇:「動畫影展在策劃上盡量不只呈現一般我們所想像的日系動畫,那會因為這樣在選片上就比較少日系動畫嗎?」對此,吳建錩老師回答,其實在選片上並不會刻意排除什麼樣風格的動畫作品,剛剛會舉例日系動畫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觀察到我們自己的同學、包括吳老師自己本身,從小接觸動畫、吸取養分是從漫畫開始,而台灣的漫畫市場來源大宗就是日系漫畫,所以在創作上一定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就從剛剛放映的學生10秒鐘動畫片段裡也可以看到蠻多日系畫風的影子。但並不是說日系動漫不好,只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很不同風格的動畫,希望大家都能有機會認識到,影展策劃的很大用意,亦在於讓台灣觀眾能接觸到更多類型風格、認識動畫世界的全貌,而觀眾或創作者在看過這全部以後,可以更自由和多元的去選擇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