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新聞原出處:更生日報
鐵道電影院9、10月新片
花蓮影視基地「花蓮鐵道電影院」九、十月迎來第三期放映單元,以「運命」為主題,在疫情衝擊生活之際,邀請觀眾通過電影觀看人生、改變命運。首場放映為今(三日)晚七時的《末路狂花》,配合防疫採梅花座限制卅二位觀眾進場,歡迎提前購票、所票。
鐵電熱映單元選映探討敘利亞難民議題的《販膚走卒》,以貼近動物視角觀看生命本質《農場我的家》,思考性別認同是否為天生《小王子公主心》,以及比擬近代版《辛德勒的名單》的《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經典許願單元由觀眾票選出五部關於性別、人權、戰爭、自我認同的經典作品,包括《末路狂花》、《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阿拉斯加之死》、《藍色大門》和《辛德勒的名單》。漫聊.慢療單元則由團隊夥伴選映《我是布萊克》、《親愛的莎瑪》,一起來聊聊社會制度與動盪結構的小人物如何面向明天。
東岸讀影單元九月邀請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領讀《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另延伸專題講座,他將分享私房片單,談談當今社會、生而為人,我們的寂寞與匱乏。十月則由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領讀紀錄片《黑鯨》,看見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島嶼縮影單元以片刻移動的家與家人為題,邀請菲裔臺灣電影工作者鄒隆娜,帶來短片《青梅的手》、《薯片》、《尋根》,看見新二代如何看待與土地的認同。花蓮太魯閣族導演冷兒蘭.侯文,與該片攝影、剪輯陳安琪,分享入選今年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的《Mgaluk Dowmung正在連結 銅門|銅門家族的故事》。
走走電影院單元持續與momo mini親子電影院合作,選映挪威紀錄片《北海漁村的寒假日記》等,映後邀請「單親媽媽與他的小孩」臉書粉專作者周雅淳導讀。另四部〈不一樣又怎樣〉短片選呼應萬聖節,邀請東華附小教師許貞雯帶領看見孩子如何看待自我轉變。
此外,本期特別策劃「戲裡戲外:觀看花蓮戲院的流」,選映臺灣曾轟動一時的經典電影《俠女》、《彩雲飛》和《危險的青春》,另邀請文史工作者葉柏強、黃家榮帶領觀眾探索曾在各鄉鎮的戲院舊時光。
本期還加碼與國內各大知名巡迴展單位合作,包括疫情延期終能放映的「金穗獎」入圍作品,邀請短片創作、紀錄片導演前來分享;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灣歹電影」巡迴映演將有曾來到花蓮取景拍攝的《跑道終點》;TIDF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也將在十月底放映今年得獎選片,開幕將邀《理大圍城》香港紀錄片工作者連線座談,更多片單和索票、購票詳情請上官網查詢:https://film.hccc.gov.tw/?page_id=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