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革命,是否仍有意義?本片使用大量檔案影像,兼具官方與非官方的影像素材,分屬「脆弱的手」與「殘斷的手」兩個篇章,賦予觀者全景式視野,回看國際社會於 1967 年至 1977 年的政治起落,以及全球左翼運動的革命歷史,從反越戰到切格瓦拉之死以及 1968 年的五月風暴學運,由布拉格之春到智利的社會抗爭。以結果論來說,這些運動皆以失敗告終。但是否就意味著這些抗爭對於二十世紀的歷史毫無影響?革命全然為負面 ?
使用檔案影像,不代表這是部歷史電影。一段《戰艦波坦金》奧德薩台階的屠殺影像,不止指涉了共產革命最初的血腥時刻,也連結上蒙太奇歷史的開端,馬克以電影思考電影,重新理解影像如何構成?敘事如何被建構?歷史如何遭到訴說?這是一部憂鬱的編年史,記憶了烏托邦理想及其終結,亦致敬了無名的影像紀錄者。當然,還有對於遺忘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