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題放映
返潮彼時的生與死
Lives and Deaths between Ebbs and Flows
04.30(六)14:00
導演 :
蔡政良
影片資訊
國家/地區:
臺灣 Taiwan
年份:
2019
片長:
13分鐘
| 色彩:
彩色
| 規格:
發音:
無對話
| 字幕:
無字幕
級數:
普遍級
獲獎紀錄
電影簡介
海岸地區的阿美族人與海洋的關係非常密切,人與海洋形成一種互相定義的存在。其中,潮間帶更是阿美族人與海洋之間互動的空間,在潮來潮往之間,有一個用中文無法描述的潮水階段,阿美族語稱為masia’c,亦即海水在開始要退潮時,到某個階段,趁滿潮來潮間帶覓食的魚群開始出現慌亂的狀態,而此時也是阿美族人趁機撒網捕魚的好時機。海裡的魚,因為求生來到潮間帶,卻也可能致死;阿美族人來到潮間帶,是個求生的賭注,把滿懷盼望的網撒出去,不是魚死,就是人活。masia’c基本上就是一個交織著各種生命與死亡、機會與運氣、興奮與失落的一個大型海洋賭場,部落位於支配社會的邊陲,與都會之間宛若潮間帶與大海之間的關係,在都會海洋中的族人們,在某個特定季節紛紛湧入部落潮間帶吸取文化養分,時間到了,又紛紛地離去回到都市的海洋。是的,有些年輕人被文化的陷阱困住,留下來了,但是,這些留在潮間帶的年輕人,到底是會活下來?還是會慢慢地死去?
導演&與談人 蔡政良
蔡政良於2010年取得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曾獲美國人類學會東亞人類學會大衛普拉茲媒體獎,第三屆生命永續獎。紀錄片作品有《回來是土地肥沃的開始》(2001年)、《阿美嘻哈》(2005年)、《從新幾內亞到台北》(2009年)、《新大洪水》(2010年)、《高砂的翅膀》(2017年)、《返潮彼時的生與死》(2019年)。
與談人 施永德
人類學家與聲音藝術工作者。施教授紮根在宗教人類學研究,以台灣民間信仰活動研究空間的社會構建過程,但因為一直被聲音吸引,而進入民族音樂學、流行音樂及大眾文化等領域,同時主動與台灣藝術界、田野社群及音樂社群之間維繫密切關係。
自2007年,施教授在東海岸阿美族部落長期田野互動以及生活,進入都蘭部落「拉贛駿」年齡階層,並進行一系列關於遠洋漁業對海岸阿美族部落影響的研究計畫「家屋、港口、盼望:一本阿美族語歌譜」。施教授是2012年國家圖書館台灣學人、2014-2015年傅布萊特學者、2015年Wenner-Gren基金會受獎者、2017和2020年亞洲文化協會受獎者,他的聲音裝置藝術作品曾參與2020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2018年Mipaliw藝術節、2016年台東國際南島藝術獎。